秦牧面容平静的站在那里,身后站着闻讯赶来的庄子固等人。
“宋院长是在来京的火车上去的。按照随行士兵的说法,他走的很安详,没有痛苦。”
许久之后,庄子固沉声开口。
秦牧没有说话,只是上前抚摸着墓碑,轻轻的笑了起来:“老人家劳累了一辈子,也是时候让他歇息了。至少他有生之年,是看到大明重振雄风,强大起来的。比原本的要好多了。”
自己不曾到来的那段历史之中,宋应星虽然一生都在为大明发光发热,后半生甚至一直在反清复明,可到死都没能看到大明朱家驱逐鞑虏重振山河,反而看着那些满人占据大明江山,还蒸蒸日上起来。
两相比较之下,秦牧觉得宋应星的死,反倒不是什么不可以接受的事情了。
他只是有些遗憾,自己没能见到老人最后一面。
“走吧。”
天空不知何时下起了小雨,秦牧抬起头,感受着雨水带来的微微凉意,裹了裹身上的衣服,转身朝山下走去。
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转到1667年的秋天了。
也许是为了响应宋应星的离开,
这一年,天下少雨,北方旱灾。大明粮食欠收,以至于一些地区,甚至出现了罕见的饥荒。
亏得大明国防军训练有素,地方官府方面反应及时,再加上铁路早早打通的缘故,饥荒才刚出现没多久,就被内阁这边迅速用雷霆手段赈灾给止住了,除了有一二十老弱因为等不到粮食饿死之外,其余的人,都没有遭受到什么损失。
这结果放在往年,那是足以名载史册的大功绩。历朝历代,哪有闹饥荒才死这么点人手的。这要不是确有其事,有人甚至会怀疑是有心人造谣,故意捏造出来的。
而负责去饥荒当地调查的人员,则在多方走访之下,得到了一些这样那样的回答:
“嘿嘿,说是闹饥荒,可实际上啊,那地里粮食产量也和早二十年前差不多。除非是特别懒散的懒汉闲汉,懒得打理田地的,不然这土地的收成,混个不死是一点问题没有的。”
“这多亏了宋应星院长啊。他培育的那些新品种水稻和麦子,亩产比原本提高了足足三成还多啊。一亩地能产八百斤!就今年这光景,也有三百斤的产出呢!”
“是啊。这是宋院长保佑我们躲过今年饥荒的啊。要是没有宋院长,今年指不定死多少人呢。”
“也多亏了秦帅和内阁的老大人们开恩啊。我大明赋税连年下降,今年旱灾的时候,还可以有补贴,赈灾的粮食也是免费发放的。朝廷对我们实在是太好了!”
“多亏了秦帅和宋院长啊,他们才是我们老百姓的青天啊。”
于是,人们越发怀念刚刚离去的那位老人了。宋应星在民间的声望,因此被推至顶点。
当灾荒过去之后,缓过神的人们,自发性的前往京城,再度祭拜那位为大明鞠躬尽瘁了一辈子的老先生。(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