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经济的宏观调控(1 / 1)

大明倒爷 未翔1 1310 字 3个月前

“老爷,老爷,外边有个叫朱由校的求见。”小东子着急忙慌的跑了进来,说道。由不得他不紧张。他还是第一次见过那么大的阵仗。百十来号人,锦绣华盖,一看就知道非富即贵。他可不敢怠慢。一路上跑的差点儿摔倒。

“嘿,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就到。去吧,让他进来吧。”衞明说道。本来他是想着要出去迎接一下的,但是后来再一琢磨,还是算了吧。怎么着也要保持自己高人的风范才行。要不然,反而被朱由校给看轻了。那样的话,对他来说,可不是什么好事儿。很有可能影响到他之后的行动。

不一会儿之后,朱由校便进来了。王胖子本来也对这个朱由校有着浓厚的兴趣,想要看看他到底是何方神圣。但是在衞明的眼神示意下,他还是很识趣的退了出去。临走的时候,还不忘偷偷的瞄了几眼朱由校。姓朱,又是达官贵人,那很有可能就是皇亲国戚啊!想到这裏,王胖子腿一软,差点儿跪在地上。心中不由的对衞明再次佩服起来。连皇亲国戚的线都能够搭上,看来真的不是一般人啊!做商人做到这种地步,简直就是个奇迹。

“衞兄。”朱由校进来就给衞明施礼。衞明当然也不会自己托大,也给朱由校回了一礼,叫了一声殿下。来的人不光有朱由校,还有他的那个弟弟朱由检。不过朱由检对衞明可没有什么兴趣,四处瞄着。好像看到什么都比看到衞明来的更有趣。这个时候衞明真心感觉是不是自己看走眼了。这就是那个被传的神乎其神,勤政节俭的崇祯皇帝朱由检?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你丫的现在怎么说也是十岁的人了,怎么还这么不知趣。

三人分宾主落座,衞明可老实不客气的坐在了主座上,朱由校倒是也没有感受到有什么不妥的。而朱由检更是无所谓了。刚坐下没有一会儿便传去晃悠了。仿佛一会儿都坐不住似得。

“别太在意我那个弟弟。”朱由校脸色有些尴尬,再次向衞明拱拱手。

“呵呵,怎么会。”衞明也有些尴尬。将这件事情扔到脑后,说道:“不知道殿下来此,有何贵干?”

“呵呵,其实也没有什么。”朱由校干笑了两声。

“殿下有什么话尽管说,在下洗耳恭听。”衞明说道。其实他十分清楚朱由校到底想要说什么。无非就是昨天神乎其神的给他整了那么几句话,估摸着为了这几句话,朱由校昨天晚上连觉都没有睡好。顶着两个大黑眼圈就来了。

“啊,是这样的。”朱由校整理了一下思绪,想着怎么才能够在不经意之间提出自己想要说的话。最后,还是放弃了,于是直截了当的说道:“昨天先生的话使得在下夜不能寐,思绪万千,但是总是参悟不透先生与我说的话,请先生指点迷津。”朱由校将姿态摆的很低,甚至连称呼都已经变了。能够让未来的皇帝叫自己一声先生,衞明来大明也算是没有白来。但是,有些话是不能够说透的。要是说透了的话,那就没有什么意思了。没有了那层神秘感,朱由校还是不是会佩服自己,是不是还会像现在这么尊重自己,这些都不重要。但是,如果让一个历史上的人物,而且还是历史上的一个大人物知道了历史发展的进程,从而设法去改变的话,那可就要有大麻烦了。现在一切还都能够在衞明的控制当中。如果有人从中作梗的话,那可就不好说了。所以,衞明为了稳健考虑,最后还是说道:“殿下,我昨天晚上已经和你说的够多的了。还是那句话,一切自有天意。天意到了,人力是很渺小的。想要试图去改变什么,最后只能够酿成恶果,自食其果。那样的话,对谁来说都没有好处。不过我倒是可以告诉你一个方法,让大明走出现在的困境。”

“什么办法?”朱由校本来也没有报多大的信心能够让衞明将话说透。只不过不来问一问的话,总是会感觉不甘心的。虽然听到衞明不愿意说,心中有些失望,不过之后衞明又抛出了一个果实,从某种程度上,倒是也转移了朱由校的注意力。

“现在整个大明的情况已经不容乐观了。物价有失控的现象。如果再继续这样下去的话,难免会引发大祸。到时候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势,谁也就阻止不了了。”衞明说道。他这倒也不是危言耸听。现在是粮价失控,人们吃不饱肚子,肯定会站起来反抗,起义。到时候起义一兴起,必将扰乱整个生产。生产规律被打破,整个国家陷入动荡当中,更多的人没有饭吃,也就有更多的人为了吃饱饭而起义。这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最后便成了起义就能活,不起义就吃不饱饭。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选择题,只要不是傻子就知道该怎么样选择。虽然起义的风险很大,但是收获也大。当年朱元璋还是一个和尚,叫花子呢,人家还当了皇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谁也希望当皇帝,有了群众基础,野心家就会层出不穷的蹦出来。到时候整个国家就会成为一个火药桶。到时候遍地都是起义军,就算官军再厉害,也填不满这个无底洞。星火燎原之势一旦形成,到时候也就是大明帝国灭亡的时候了。

“那要如何去做?”朱由校倒是想不到那么远,只是心裏边感觉现在的情况确实不容乐观。两淮粮荒已经震动了京城。京城里边的官员也想尽办法,但是无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就算是有通天的手段,没有粮食,就救不了两淮的百姓。而这个时候出现了个衞明的,打着官府的旗号,压低了粮价,简直是如同救世主一般的存在。所以朱由校才会对他有了兴趣,才会来到这裏寻找衞明。

“通过官府的强行介入,发布法令,用法律的形式控制粮价。”衞明神情严肃的说道。甚至衞明还想到了前世粮票,布票等票证经济。不是货物少吗?咱们定量供应。每家都有定量的票证,保证人人有饭吃。这样的话,大家伙都一样,也就心裏平衡了,也就没有人起来造反了。当然,现在还没有到那种地步。如果真的有那一天的话,衞明也不介意用这种办法来解燃眉之急。现在如果官府愿意介入,通过宏观上控制物价,控制经济的话,大明帝国也不是没有救了。

“先生有所不知啊。这裏边的情况很复杂,不是一两句话就可以说清楚的。这,哎。”朱由校叹了口气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件事情。现在大明帝国虽然还没有到病入膏肓的地步,但是也确实病的不轻。从官员到百姓,都有问题。首先吏治上的问题。科举是没有错,但是往往有钱读书,能够读得上书,能够考取功名的,都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或者是有有钱人在后边支助着。这就造成,当这些人当官之后,是有利益代表的。他们代表的,是他们的家族,或者说是他们家族所在的利益团体里边的利益。如果国家和他们这个小团体之间的利益发生了冲突的话,他们绝对会优先考虑团体的利益的。就拿东林书院来说,就是这样的。国家的利益始终是放在第二位的。而百姓,科举的八股文严重的束缚的民众的思想。即便有的人能够突破这个束缚,但是也仅仅是少数人。大多数人还是被锁在这个牢笼当中人民麻木不仁,有钱人贪得无厌,这都是痹症,沉积已久,不是说解决就能够解决得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