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铎远在高丽,孤掌难鸣,要是没有咱们撑腰,他早就垮了。上一次中路军伤兵参加主公登基大典,就是明证,此人跑不了。”张希孟笑呵呵道。
他这么说,自然有着十足的把握。事实上伴随着这些伤兵回乡,张希孟就安排人,让他们写些书信,主要是报个平安,然后让运送物资的商人送去高丽,交给北伐军将士。
虽说是平安书信,但是总要说说见闻,讲讲海上的情况,告诉他们自己的未来如何……这裏面就有人分到了土地,选择在大明安家,就有人拿到了大明的田契。
方国珍的船队每两三个月,就往来一次,各种消息,不断往那边送。
关铎能拦着吗?
拦不了!
正是因为这些好消息,才维持了中路军的军心,不至于崩塌,毕竟还有个大明在,还有希望!
但问题是了解的越多,这一支兵马就越不属于韩宋了。
为什么会有士兵说出可惜大印不是朱元璋的?
张希孟向来喜欢自下而上,水滴石穿,北伐中路军这一锅粥,距离煮熟也差不多了。
“先生,眼下关铎他们在高丽,若是咱们支持关铎,会不会激怒高丽?万一他们和元廷联手,岂不是成为大患?”
张希孟淡淡一笑,“主公,您知道高丽人的生存智慧吗?”
老朱眉头微微皱起,“这个咱不知道,想来都是一般不二的人,还能有什么稀奇的?”
张希孟笑道:“主公,咱们向来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我们讲旳是反躬自省,努力上进。都是着眼自己,因为我们只要做好了自己的事情,就不会有什么解决不了的事情。可高丽不同,他们是小国。就算使出了浑身的气力,依旧抗拒不了天命。所以说他们必须要仰视大国,求大国庇护,才能活着。”
“所以他们相信以大事小以仁,以小事大以智。再说的干脆点,只要把大国伺候好了,他们大约就可以安然无恙!”
朱元璋听到这裏,忍不住勃然怒道:“原来如此!”
要说起来,这些年对高丽的情况,朱元璋还是知道一些的。元朝皇帝的后宫,有许多高丽美女,宦官裏面,有不少高丽太监,就连元军中,还有一支高丽兵马,他们甚至参加了围攻高邮之战,据说还打得很凶猛顽强。
过去老朱还不明白,现在一想,这高丽还真是大元朝的孝子贤孙,忠心耿耿啊!
“先生,高丽如此孝敬大元,要如何分开他们,需要威逼还是利诱?”
张希孟道:“主公,若是宁死不屈的猛士,自然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可面对一条狗,只要把它打怕了,也就是了。他们要事大,只要告诉他们,谁才是大国,这帮人就会主动跪过来的。”
朱元璋稍微沉吟,还真是别开生面,觉得十分有趣……哪怕张希孟驳斥了那么多儒家的观点。但是有些东西,还是根植在骨子里,根本改不掉的。
比如说将心比心,比如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中原王朝历来的习惯都是我对你好,换你对我忠心,你给我一点进贡,我十倍厚赐,以此来收拢人心。
很难说这种行为是对是错,毕竟这是根植我们的文化习惯,思维模式的。
但是大多数的小国,显然不是这么想的。
尊严是个奢侈的东西,只要大国才配拥有,至于小国,从头到尾,求的都是生存,尊严之类的东西,太奢侈了,不是他们能负担的。
所以说,面对小国,必须学会另外一套思维模式才行……朱元璋自然是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越想越觉得有趣。
“先生,这么看来,往后对待四周的蛮夷小国,该有一套不同的方略了。”
张希孟谦虚笑道:“臣也不好说,不过可以拿高丽试试手,看看臣讲的是对还是错?”
老朱眉头挑动再三,沉声道:“告诉廖永安,让他率领一百艘战船,汇同越王的船队,前往高丽出使……对了,使臣就选杨宪,让他过去,告诉高丽,上国回来了!让他们及早悬崖勒马,改过自新,不然天兵到时,玉石俱焚!”
手下人答应,立刻去传旨。
廖永安也调动水师,杨宪也从应天过来,接旨动身……只不过杨宪有点为难,这旨意不太好说啊!
朱元璋已经杀气腾腾了,但是真正的旨意却是只有一句话:尔父回来了!
论起简略,在所有的国书裏面,都算是空前绝后了。
张相出手,果然就是不一般啊!
只要高丽还要点脸皮,估计就要打仗了,还要跟廖永安和方国珍说说,让他们做好备战,可别麻痹大意。
处理了高丽这边,张希孟和朱元璋的目光,还是放在了山东的毛贵身上。
比起关铎那种扭扭捏捏的,毛贵是毫不掩饰,学习朱家军的做法。
他的成绩显而易见,同样的,困难也是明明白白。
这就是毛贵无奈的地方。
山东的豪强大族非常多,他的根基不够,想要彻底铲除大族影响,千难万难。
而且元军也把兵力放在他的身上,频频发起攻击,内部大族也在掣肘。
最要命的是他的做法还惹怒了韩宋内部的一些人,频频在刘福通面前告状,攻讦抹黑。
这么一来,弄得毛贵焦头烂额,应接不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