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6章 伪钞(1 / 2)

大明国师 西湖遇雨 2822 字 5个月前

第456章 伪钞

虽然嘴上说得笃定,但施幼敏还是赶紧整了整衣服,然后迎向院子里。

杨瓛是正四品知府,他是从三品都转运使,施幼敏的级别虽高了半级,但杨瓛是淮安府的父母官,自然是要给予几分尊重的。

施幼敏刚走到院子里,淮安知府杨瓛便迫不及待地拱手行礼道:“杨瓛拜见都转运使大人。”

“杨府君不必多礼。”

施幼敏拉着对方的袖子进了屋里,示意对方坐下后,随即直截了当地问道:“杨府君今日突然造访,不知所为何事呢?”

“有一件事要说与都转运使知晓。”

杨瓛随后将他获知的“秘密”如实道来,却是让施幼敏有些意外淮安府同知李恒那里,竟然也有人从扬州府逃了出来,把消息禀报予他。

这不由地让施幼敏有些疑惑,到底是锦衣卫在部署抓捕行动的时候如此粗心大意,还是故意为之?

而钦差解缙,挨得这一刀,又是怎么回事?

这一切,真的是巧合吗?

再想下去就有些细思极恐了。

但无论如何,杨瓛这里却容不得他多想了。

“施大人,您可是咱们淮安最大的官,盐税乃民生大计,岂容外人染指?”

杨瓛显然也很清楚这个问题的严重性,因此说完便满怀期待地看向了施幼敏。

施幼敏本不欲与杨瓛商议些什么,跟态度死硬的杨瓛不同,他已经准备挪个位置了,这些事情对他来说,不是什么生死之争,相反,尽快把自己撇干净才是目的,所以他一开始才压根就不打算告诉杨瓛。

施幼敏听到这话,脸上却是流露出了为难之色,苦涩地说道:“本官自然是知晓这个道理的,只是哎,本官实属无奈啊!”

“施大人,您是不是有什么困难需要我帮助?尽管说就是,咱们都是同僚,我怎能坐视不管?”

杨瓛见其这般神态,更加确认施幼敏是有些问题的,他与施幼敏虽然平日里打交道不多,但却也清楚对方是什么人,既然如今施幼敏会流露出这种神态,足以证明,他真的有了别的心思,要么是萌生退意,要么就是另有谋划。

可换到杨瓛这个位置来,他就尴尬的很了。

知府这个位置当然很高,就如同当初的常州知府丁梅夏一样,足以掌握一地数十万乃至上百万人的命运,但问题就在于,知府还没有走到地方官的顶端,离着中枢更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一旦中枢决定对某个地方做些什么,那么像他们这种上够不着天、下够不着地的地方官,几乎就没有什么反抗的能力。

这在之前都察院的突击检查之中,就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

两淮盐场和淮安府的一些直接负责盐务的中层官员,直接被带走了,若不是都察院的手段不够狠,亦或者说这批人的嘴巴够硬,那杨瓛在知府的位置上根本坐不到现在。

杨瓛之所以派李恒这个副手跟着王远山,便是想去探探钦差的口风,可谁成想,口风没探到,反而落了个刺杀钦差的大罪名。

“唉”

施幼敏幽幽叹了一口气,继续道:“谁说不是呐,但本官无法阻止,否则这两淮便会乱成一团,届时受损失最大的,仍旧是我等。”

杨瓛闻言,顿时陷入了思索之中。

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施幼敏模棱两可的废话不是关键,关键是态度。

而这态度,似乎也不奇怪。

王远山是黄淮布政使司的二把手,李恒是淮安府的二把手,别管是不是解缙自己谋划的,如今人证物证俱在,眼见着就是要借着这个机会,上到黄淮布政使司,下到淮安府,整个给连根拔起了。

而在这案子里,本该是主角的两淮都转运盐使司却并没有牵扯到,再加上确定了其人另有谋划,所以也无怪乎施幼敏是这般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了。

事实上,不管是杨瓛还是施幼敏,都低估了解缙的疯魔程度。

都察院为什么查不到证据,还不是人证不足,而物证都被销毁了。

那好,解缙干脆就换了个思路,既然没有物证,那我就自己制造物证,然后递到你手里,到时候裤裆粘黄泥,不是屎也是屎。

至于人证,那更好办了,污点证人懂不懂啊?

对于黄淮布政使司和淮安府的上层,便用这个法子,而对于直接执行盐务的基层官吏,则用刘富春这枚棋子。

简单的说,那就是都察院或许还讲程序正义,但解缙不讲,他只要立功。

至于利益网络上的商人们,到了最后收网的时候,自有吴家的作用。

之所以不用吴家来牵连官吏,更是要解缙自己解决,那便是因为要保全吴家,将其坏的影响只局限于商界的原因了当然了,要是解缙解决不了,那姜星火说不得最后也只能启动吴家,强迫其自爆了。

杨瓛见施幼敏跟他不是一路人,便晓得在这里耗着也耗不出什么结果来,径自起身告辞离去。

待出了两淮都转运盐使司衙门,杨瓛上了自己的马车。

“老爷,回府衙吗?”

“不回府衙,去外宅换辆车,空车回府衙,你亲自驾车,得去趟凤阳见布政使大人。”

杨瓛又对亲信吩咐道:“若是有人来问便说我病了,闭门谢客,我几日便回。”

凤阳、淮安、扬州,虽然是接壤的地区,但从治所城池的位置来看,基本呈等边三角形,距离都是二百多里,这一趟,怕是要把杨瓛身子骨都给坐散架了。

但杨瓛不知道解缙什么时候来兴师问罪,如今事情十万火急又没个主意,也只好亲自去凤阳面见大BOSS了。

——————

另一条线上,刘富春顺利得到了引荐。

“寻人问问”的典史把他带到了另一处房间。

在这里,面对刘富春的热情,反倒让几位官吏都颇感受用,毕竟谁都愿意别人吹捧自己,即便他并没什么太大成就。

“货物的事情呢,到时候自有安排,带你来这里,主要是想告诉伱一些提盐的规矩。”

出乎刘富春的意料,这帮虫豸竟然上来就直奔主题。

本来,典史说的是找同僚问问联系商人出售货物的渠道,而不是他提盐的事情。

但如此一来,反而正合了刘富春的心意,因为在解缙那简单粗暴的设计里,其实最关键的,正是大规模地拿到盐务衙门这些中下层官吏的证据。

而这物证,姜星火亦是给他准备好了,就看刘富春怎么送出去了。

而对于这些官吏来说,刘富春的盐引是哪来的,他们并不关心,“纳钞中盐”从大明银行领的也好,还是原本从什么渠道获得的也罢,他们只关心自己在货物和盐引两方面,能抽到多少钱,这也是这些基层官吏的谋利手段。

而事实上,刘富春的盐引,正是姜星火为了回笼货币所行“纳钞中盐”时颁发的,是正经的朝廷承认的盐引,只不过大家都知道两淮盐场这里最近局势不对劲,所以提盐的,基本都是从江浙提的,很少有人往这边跑。

为首的从六品判官,先将一摞看起来不算厚的文书推到刘富春面前,示意他先看。

刘富春见状也不迟疑,拿起来翻阅,片刻之后,点头赞叹道:“果然周到,在下佩服。”

刘富春虽然是扬州商人,但却从未涉足过直接来盐场取盐这等买卖,而是属于二级分销商,但他深谙其中的门道,若是没有“纳钞中盐”这档子事,来盐场提盐,往往是最耗费人力物力财力的事情,若无强大背景和关系,根本不可能长久地从盐场里提出盐来。

刘富春作为一个各行业都掺和的商人,对这里面难度的了解远胜于常人。

“只是.这个能不能再低点?”刘富春眯着眼睛陪着笑,一脸奸商市侩。

若是寻常盐商,绝不会如他这般放肆,即使有些不满,也只会暗中嘀咕几句,绝对不会像他这样,当着官吏们的面说出来,毕竟都是要靠盐务衙门吃饭的。

跟之前被拍马屁时不同,刘富春的态度显然没有让官吏们感到丝毫舒适,相反,他们都觉得这位商贾太过无知,竟然敢直接谈这种事情。

但为首的判官却轻“咦”了一声。

原本邀请他坐下,且将盐务上的规矩透露给他,便是带了几分试探之意的。

若是刘富春豪迈地一口答应下来,那说明刘富春根本就是懒得与他们虚与委蛇,不仅如此,对于对方这次的目的,判官心中隐约有些怀疑,但并未表示出来,而是打算借着这件事试探一番。

如今看来,不管是刘富春的话语还是姿态,都是一副为自己争取利益的商人模样,判官心中的怀疑,倒是消散了大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