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夕阳的映照下,天地间尽是一片彤红,而在这火红的天地间,在京城的内城中,却是一片凄风惨雨,这些自称是当年抛家舍业从龙入关的旗人,现在更是心情惶然的等待着,等待着末日的到来,因为男丁大抵上都已经被征发为兵,为皇上效命去了,留在这里的大抵上都是老弱妇孺,她们同样在等待着,等待着朝廷的命令,几乎所有人家都已经收拾好了东西,只待朝廷一声令下,便把东西装上车,然后逃出关去,逃回那阔别已久的关东老家。不过一些眼界活的旗人,这会已经悄悄的吩咐包衣置办马买,买下马来,谁都知道,万一要是朝廷让大家伙离开这,到时候,马和车肯定不够,到时候指不定又是抛家舍业的。
不过有这个心思的倒也不止一个人,加之不知多少达官显贵已经悄无声息的把家当运往关外,这京中的马车与马匹倒是日益紧张起来,也就是这冬雪融化后,从口外的蒙地来了上万匹马,才解决了一时之急。
可纷乱的人心,并不会因为马与马车的到来而安定,人们都在等待着皇上的消息,这成日里,不知多少人总是在那里谣传上皇上与大清国的数十万大军不日既回援的消息,在那里期待着皇上大军归来,护着大家伙回到关外老家。
就在这内城的数十万旗人妇孺惶惶不可终日的时候,在宫城西华门外的一所宅第之中,不过只有八岁的玄烨,正与几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在那里讨论着什么,这个西洋人是他在南怀仁那里结识的,与普通的西洋传教士不同,这几个西洋人是军人,对于军中事务有很多研究。
自从结识他们之后,玄烨就像是被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似的,知道了许多从未曾了解过的事情。就像现在,这罗刹人在他面前展示的图纸一样。
只听伊里亚·佩尔菲利耶夫指着桌上的图纸,然后认真的解释道。
“尊贵的殿下,这就是欧洲目前最为坚固的,不惧火器的棱堡,它的城墙或许并不高大,但是却可以抵挡火炮的威胁,因为他的城墙下拥有加厚的墙裙,在城墙前方还缓冲坡吸收炮火。而突出的棱角能形成交织的火力以发挥火铳的性能,无论攻城的一方从那里攻城,都会遭受城墙正面以及侧面的腹背夹击。”伊里亚·佩尔菲利耶夫这位俄罗斯的特使,从来到京师之后,就一直滞留在这里,他没有想到自己会在这里目睹一场帝国的末日,但是他同样也敏锐的意识到,在未来亚洲的变化,很有可能将俄罗斯也卷入其中,相比之下,俄罗斯更愿意与鞑靼人为邻,而不是那个“明国”。
也正因如此,在得知眼前的这个儿童居然是鞑靼人的皇子后,他便立即刻意与其结交,更是经常进出他的宅邸,而他之所以能够如此方便的接触到这位皇子,完全是得益于疾病——顺治十二年十一月,宫中流行天花,皇帝和诸皇子凡没出过天花的人全都到紫禁城外避痘,而作为三皇子的玄烨就住在宫城西华门外的一所宅第之中,由苏麻喇姑和几位小太监伺候着,不过这也倒为玄烨接触外人提供了便利。
“你是说,这种棱堡可以抵挡炮火的攻击?若是我大清都用这种城墙,岂不就再也无须担心明军的炮火?”
虽说只有八岁,但是玄烨却一直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与南方的明军有关的信息,什么诸如火器犀利、火炮猛烈之类的言语,给他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所以,在结识伊里亚·佩尔菲利耶夫后,经常性的询问与火铳、火炮有关的事宜,自然更关心如何抵挡火炮。
“哦?棱堡?”
玄烨仔细的看着图纸上的堡垒,尽管对于这种堡垒的特点,他并不怎么清楚,但是并不妨碍他对这一切的好奇,就像对于。对于伊里亚提出的一些训练火枪队的方法,玄烨同样是充满了兴趣,不过也仅局限于兴趣。毕竟比起明军来大清国的火器实在是太少了,即便是想要造火铳、火炮,也要等将来一点点的去造,不过现在伊里亚提出的棱堡倒是引起了玄烨的兴趣。
或许,现在大清国没有足够的火器,但是并不妨碍大清国先造出棱堡来,毕竟,现在对于大清国来说,防御火炮无疑是更为重要的,至于火器,等将来再造也不迟。
于是他看着伊里亚说道。
“这真的可以抵挡火炮吗?”明军克城全凭铳炮!
尽管玄烨并没上过战场,但却也听许多人提到过明军的优势所在,他们克城完全凭借火炮犀利,若是这城堡真能阻挡炮火,那么明军又有何惧?
“回殿下,尽管我们并没有接触过明军,但是从我们听说的情况来看,明军的战斗方式与欧洲各国并无太多区别,他们的军队以火枪兵为主,并配以数量远超过欧洲各国的火炮……”
曾几何时,伊里亚还曾为俄罗斯在黑龙江一带拥有十数门大炮而骄傲不已,但是当他得知无论是清军或者忠义军一次作战就会投入数百门大炮的时候,那里还敢对其有丝毫轻视之心,唯一能让他欣慰的恐怕就是清军的战斗只不过比蒙古人稍高一点,也正因如此,他才希望在俄罗斯与明国之间,暂时最好有一个清国作为缓冲,至于以后……以后如果有需要的话,当然可以和明国一同瓜分清国,但是现在,在俄罗斯刚刚抵达远东的时候,清国作为缓冲无疑是符合俄罗斯利益的,而为了让清军能够抵挡明军,那么加强他们的力量将是不可避免的,还有什么比棱保更能加强清军的防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