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7章 第n滴血(求支持,求月票)(1 / 2)

大明铁骨 无语的命运 2324 字 2022-12-29

绥德,位于恒河三角洲布里甘加河北岸,既是吴周的国都也是吴周最大的城市,这里四季如春……当然在更多的时候是热,除到雨季时那暴涨的河水会让城市陷入内涝,在绝大多数时候,这座城市都是繁华热闹的模样。

布里甘加河……不,按照吴周的说法应该是“平蛮河”,就如同恒河被称为“新河”一样,吴周治下的孟加拉,在官府的强治不仅在退去旧时的绿色,就连地名也在发生变化。

抚夷归夏。

在南洋各国最常见的就是将地名改为具有华夏特色的名称,当然,这只是“抚夷归夏”的一部分,从南洋诸夏就国之后,各国就一直通过不同方式推行“抚化政策”,诸如禁止使用土语、学习儒学等,通过诸多形式达到“抚夷归夏”的目的。同样是以少统多的吴周,充分借鉴了南洋诸夏的“抚化政策”,在占领孟加拉后,面对一千多万孟加拉人,人口只极其百分之一的吴周为进一步加快对土民的归化,措施之一就是要求土人改像汉人一样名字。也就是南洋的“创氏改名”。所谓创氏就是起一个“氏”,改名就是改姓氏之外的名字。

只不过,在南洋,“改名”是一种荣耀,只有获得国君恩赐嘉奖的族群才能够改为汉姓。但是在吴周,所有人都可以任意改为汉式名字,并可以获得一定的回报——降低人头税。这也使得现在的孟加拉,汉人的姓氏越来越多,不过即便如此,从其姓名中也能区分出来。

就像孟加拉的婆罗门中的卡纳塔克往往改姓“卡”,泰朗嘎斯改姓“泰”、马哈拉什拉卡改姓“马”,当然也有一些姓氏是由吴周国主赐姓,比如那些卑贱的非阿什拉夫,就被赐姓“释”,这些卑贱的非阿什拉夫被赐姓“释”,正因类释迦牟尼的“众生平等”。而这也是佛教现在于孟加拉大受欢迎的原因——平等。与绿教表面上的平等不同,佛教是“众生平等”的。

四年前,身为王子的吴应麒曾带领了60万贱民(非阿什拉夫)同时改教、皈依三宝。那些贱民文化程度不高。逻辑很简单,他们信印度教,把你当神,可是你不把我们当人。那么,我们改信平等宗教。

有时候,宗教的再次复兴很简单,即便是印度教早已经把释迦牟尼佛曲解为其毗湿奴大神的九种化身之一。佛教,因此至多不过是印度教某种附庸而已。可是至少在孟加拉,在数以千百计来来自大明、南洋的僧人努力下,佛教正在回归其本源。

无处不汉风、无处不寺庙。

这是绥德的特点。处处皆能听到佛经声,即便是行走在绥德城内的凡德街——这里居住着许多汉人权贵。其实,即便是信奉佛教“从生平等”的表面下,随同吴三桂一同进入天竺的汉人将领、兵卒,也是毫无芥蒂的融入到了孟加拉式的阴姓种族制度之中,当然其位置等同于婆罗门。

尽管为了表现平等,他们没有在绥德以及其它地区修建“汉城”,但是街坊的划分,却仍然把汉人与土人加以分隔。不过,总体上而言,那些非阿什拉夫对于吴周仍然是心怀感激——类似科举制考试制度的引入为非阿什拉夫提供了上升渠道,而且无论是婆罗门或者贱民,在学习汉语、儒学上,基本上都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且主持考试往往都是信奉“唯才是兴”的汉人,这也使得一些贱民实现了命运的转变,摇身成为吴周的巡捕、税吏等低级官吏。

凡德街上,一名皮肤黝黑的巡捕在巡逻时,虽然是昂首挺胸,但是当看到一位“老爷”经过时,他仍然会谦卑的鞠首,偶尔的,某个老爷向他点头时,他都会显得很是激动。

“肯定是个非阿什拉夫。”

感受到巡捕的激动,注意到其衣袖上系着的象征信奉佛教的黄色纹线,青年人暗自嘀咕道。

在所有的土人眼中,汉人都是高贵的——他们的皮肤像黄金一样耀眼。所以,每当有“老爷”向他们表示善意时,总会换来他们的激动。

当然,青年人知道,这种激动的前提是——暴力,没有几年前杀入这片三角洲时,用鲜血染红这里的河流,就不会有现在他们的驯服。

佛教,不过只是萝卜,大棒是汉人手中的刀枪。

就在青年人这么想着的时候,一个土人报童抱着大叠的报纸沿街叫卖。

“卖报卖报,《佛音》最新报道,昨日十万百姓皈依三宝……”

“老爷,老爷要报纸吗?”

那土人报童看到青年人时,立即迎上去,用生硬的汉说道。

“这可是大新闻,是二王子为他们的主持的皈依典礼!”

显然,这个年青人并没有什么兴趣。

就在那报童离开没几步,就有一位生员打扮的土人男子迎面拦住报童,说着生硬的汉语问道。

“今天的《佛音》?”

“是的,老爷,刚从报房拿出来的,不信您看。”

报童点了点报头下方的日期——兴乾十七年七月二十三。在吴周,同样使用大明的《皇明大统历》。吴三桂或许自称周王,但却不敢自立年号,南洋诸夏也都是如此,而每年南洋诸夏以及暹罗、苏碌等国进贡,朝廷颁赐的物品中内必有含有《大统历》,这其中有着藩属国奉中国正朔之意。而自定历法,往往意味着“叛逆”。吴三桂自然没有那么大胆。

“给我来一份。”

那一身汉式的生员衫,但却是一副土人相貌有士人递给报童两个铜钱,那铜钱除了一枚兴乾通宝之外,还有一枚大周通宝,典型的方孔钱,现在这种华夏式的方孔钱与大明的银元券一样,是南洋一带的硬通货,与银元等值。

接过报纸,那人边看边往凡德街的方向走去。一路上,他就这么边走边看,似乎与普通的生员没有什么区别,在绥德,这种土人生员将来往往会充当低级官吏,当然其中的一些人也会成为高级官吏,尽管机会非常渺小。

“……真是一群该死的家伙。”

那生员看着将报纸,嘴里抱怨着,抱怨之余,他的眼睛朝着对面看去,对面的建筑就是世子府。世子府外站着几名卫兵,那些卫兵的相貌与汉人相似,但却又有些不同,那些人是阿萨姆人,他们早在十几年前就被吴周汉人征服,有十数万阿萨姆人在吴周军中服役,为其东征西讨,他们早已经汉化。许多年青的阿萨姆人更是说着一口流利的汉语。

“尤努斯,你怎么……这身打扮?”

突然,一个土人看到路边的这个生员,有些诧异的说道。

“你改宗了?”

那人压低了声音。

“看报纸吗?米尔扎。”

尤努斯说话时,眼睛看着北方,盯着世子府。

“我不像您,我还没到不翻字典就能看懂汉文报纸的程度。”

尤努斯有些无奈的说道。

“你也可以的,只要你认真的学就行。”

“不是每个人都像你这么聪明,而且,现在汉语学校都在异教徒的佛寺中,想要入学就要改宗,不像你,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学会说汉语了,也许你应该办一所汉语学校。”

尤努斯的语气中带着期待,米扎尔可是早在周军占据孟加拉之前,就已经会说汉语了。

“也许吧,等将来有机会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