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八百里加急(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回到兵部,于谦长吁短叹。

新晋兵部侍郎项文曜,因为和孙祥有过一面之缘,特地前来询问情况。

“我看孙将军,不像是贪生怕死之辈。说他逃跑,反正我是不信。”

于谦也是只有无奈。

“我举荐的孙祥,他的为人我还是知道。只是紫荆关破后,孙祥并未归来。”

项文曜还想说些什么,却被于谦打断。

“我们只有三天的时间。不超过三天,瓦剌必定前来。孙祥的事情,先放一边。”

夕阳斜挂天边,洒下余辉,想要给大地最后一丝光明。

就在傍晚的时分,北京城外,大队人马正疾驰而来。

“又有援军抵达了!只是不知是哪只军队?”

一个守城的小兵,对着身旁年长的老兵问到。

老兵毕竟见多识广,对着小兵炫耀。

“咱们大明,军队分为京军和地方军。京军,就是三大营。显然,这是地方军。”

小兵不屑一顾:“这个谁都知道,还用你说。”

见自己被嘲讽,老兵的脸上有些挂不住。

老兵可不想被一个刚入伍的新兵所看不起,他只好把自己知道的说出来。

“从衣甲看来,定是山东的备操军。”

“哦?”

小兵有了兴趣。

小兵崇敬的眼神,让那个老兵很是享用。老兵便继续说。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设立五军营的时候,下旨中都(凤阳)、山东、河南、大宁兵为“班军”。

这些军队,属于五军营。每年轮番守卫京师。这里的“班军”,就是“备操军”,又叫京操班军。

京操班军是从长江以北各卫所选拔的精壮士兵,选拔时严格遵守“精壮”和“正身”原则。

其中,正身的意思是,是指不能由别人替换,必须是在册军士本人。

这些士兵都是从屯田军、边军、城守军、防倭军,这些军中选拔出来的“精兵”。

备操军算是镇守地方的主力部队,战斗力只比边军和京军差一点。

备操军,战时还可一用。

山东备操军及时的到来,让于谦的调兵计划圆满完成。

于谦在庭议定下固守北京的决策后,立即就让各地卫所的兵将进京勤王。

各地的备倭军、运粮军、备操军,先后赶来。

再加上残留的三大营,入城的大明军队,已经有了二十二万之多。

在人数上,明军已经胜过了蒙古各部的联军。

只是,这二十二大军,多是明军的预备部队,不是主力。

备倭军,防备倭寇用的。水战还行,陆战就不敢确定了。

运粮军,负责将南方粮食,沿大运河送往北方。运粮军,本身只是后勤部队。

备操军虽然是驻守地方的主力,不过和边军、京军比起来,还是差了一个档次。

按照于谦的预估,二十二万大军中,能战之士不过七八万人。

“我军可瓦剌人比起来,终究还是差了一点。”

这是那个老兵无奈的叹息。&amp;#24378&amp;#29306&amp;#32&amp;#108&amp;#105&amp;#110&amp;#103&amp;#99&amp;#104&amp;#101&amp;#110&amp;#107&amp;#115&amp;#46&amp;#99&amp;#111&amp;#109&amp;#32&amp;#35835&amp;#29306

……

随着明军斥候来报,说瓦剌人还有一两天的光阴,就可以兵临城下。

整个京师的气氛,也开始变得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