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4章 阎应元的机智(1 / 2)

大明政客 风中的失落 1560 字 3个月前

费尽千辛万苦,阎应元终于来到了辽东。

在阎应元的眼里,辽东是一片神奇的土地,这裏有着太多的金戈铁马,无数的将士在这裏抛头颅洒热血,无数的将领在这裏建功立业,当然,来到辽东,他可不是缅怀这裏的功绩和厮杀,他肩负的使命不一般,而且是被皇上寄予厚望的。

大晋王朝的建立,在阎应元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他并非是什么正宗的读书人,也没有科举的名誉,曾经被大明朝廷委派为典史,这是一个不入流的官职,是大明最底层的官职,但皇上没有看重这些,大胆的启用他,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他肩负的责任越来越重,士为知己者死,阎应元感觉到了,皇上这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的胆魄,体现在治国方面,一定能够开创出来前所未有的盛世。

内心里面,阎应元对大明朝廷还是有着一丝眷恋的,他也曾经将大晋王朝与大明朝廷进行过仔细的比对,但事实高度他,大晋王朝的兴盛是不可阻挡的,大明朝廷的衰落是必然的,在这种认识的驱使之下,阎应元很快彻底改变内心的认识,忠心耿耿效忠朝廷。

在凤阳成功的劝说了马士英归顺大晋朝廷,令阎应元有了巨大的信心,这次赶赴辽东,他也是信心满满,一定要完成皇上赋予的重任。

辽东位置的重要,皇上曾经多次说过,辽东绝不能够被后金鞑子所占据,否则北方将要陷入到大规模的战乱之中,届时蒙古草原也无法安定下来,大晋朝廷就是统一了中原,也要耗费极大的精力来稳定和收复辽东。需要花费的代价,是无法估算的。

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肩负重任的阎应元,风餐露宿,不顾春节临近,想方设法赶到了辽东。沿路经过北直隶的诸多地方,他的心被刺痛了,大明朝廷统治之下的北直隶,按说应该是条件不错的,可惜老百姓的日子一点都不好过,甚至能够见到流离失所的农民,在经过家乡通州的时候,阎应元忍住了思念之情,没有回家。

越是有了这些比对和感触。阎应元越是觉得肩负的责任重大,若是能够向拿下南京那样,用最小的代价拿下京城,不仅仅能够避免江宁营将士的伤亡,也能够令老百姓安安稳稳的过日子,不至于遭受到无辜的伤害。

进入宁远城的时候,阎应元开始冷静下来了,他必须要首先见到祖大寿和祖大乐等人。将皇上的意思告知两人,接下来才能够想办法去拜访辽东巡抚史可法。这个次序不能够弄错,否则可能一事无成,还会影响到皇上的整体计划。

宁远城不大,因为春节临近了,这裏的商贾还是不少的,大街上熙熙攘攘。很是热闹,尽管说在广宁城有了辽东最大的互市,可辽东的中心还是在宁远,不少的商贾都在这裏设立有商铺,或者在这裏设立了联系点。随时能够掌控在辽东的生意。

想要见到祖大寿和祖大乐,也是需要花费一番心思的,这倒不是说祖大寿和祖大乐深居简出,祖大乐如今驻扎在山海关,担任山海关总兵,祖大寿驻扎在宁远,跟随在史可法的身边,全面协调辽东边军的事宜,故而在宁远城,有可能在大街上就能够远远地看见祖大寿,但阎应元的身份特殊了,如何在不引起他人警觉的情况之下见到祖大寿,就是不是容易的事情了,至少不能够让史可法知道。

阎应元有些着急,他清楚时间不多了,不能够拖延,若是辽东边军已经开始调动,他此行的任务就彻底失败了。

情急之下的阎应元,想到了发挥金银财宝的作用了,这次到辽东,为了路上的方便,他携带了部分的金叶子,这东西非常的贵重,容易引发他人的注意,故而在路上的时候,阎应元没有拿出来,现在是关键时刻了,金叶子也该发挥出来作用了。

祖大寿住在总兵府,总兵府距离巡抚衙门不远,也就是两百来米的距离,因为辽东的骤然紧张,总兵府和巡抚衙门之间来往的人员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是川流不息,不过这些人进出巡抚衙门和总兵府,手里都是有令牌的,寻常人肯定是进不去的。

足足观察了两天的时间,阎应元终于想到办法了,他没有充足的时间去继续观察,两天下来,他发现从酉时开始,进入巡抚衙门和总兵府的人员就少了很多了,偶尔有人进出,而且这些人进出巡抚衙门和总兵府的时候,与门房还是有说有笑的,显然不是为了公事。

巡抚衙门的情况不同,绝大部分官吏都是住在裏面的,也许有人夜间需要出来吃饭或者是做其他的什么事情,但总兵府的情况就不一样了,裏面住着的也就是祖大寿,此外还有祖大寿的家人和部分的亲兵护衞等等,其余人是不可能随便进入到总兵府的,也就是说,酉时以后能够进出总兵府的人,要么就是祖大寿的家人或者是亲兵护衞,要么就是有公事去禀报的军官或者是官吏,要么就是祖大寿的熟人,其他人不可能进去。

也就是通过这个分析,阎应元想到了办法,当然他的这个办法,是冒着巨大风险的,若是门房不理睬这些,他肯定被抓起来,宁远城内驻扎了不少的军士,想要从这裏逃离,根本没有机会的。

成功细中取,富贵险中求,该冒险的时候,一定是需要冒险的。

戌时过后,瞅中一个机会,阎应元大摇大摆的来到了总兵府的门口,摆出了一副很不错的派头,以至于守在门口的军士,看着阎应元,好一会没有开口。

快要走到石梯前面的时候,守衞的军士终于开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