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接到这道密令之后,袁某凯召集了身在朝鲜的辽东系文臣武将。
接下来的日子里面,朝鲜各地的明军,密集调动。
在朝鲜半岛的南方地区,当地的很多朝鲜人的村寨,整个村寨的人,在一夜之间,就没了踪影。
而同时,在最南边的釜山港,数量不等的战舰和武装商船,密集集结。
码头之上,数以万计的朝鲜人,在明军的枪炮驱逐下,哭着喊着,登上那些巨大的武装商船。
在这第一批移民之中,绝大多数,都是青壮年。
而其中,更多的,又都是曾经的朝鲜士兵,而且,其中还不乏一些精通火器的士兵。
因为是第一批移民,这些人,到了倭国南部大岛后,就要建立自己的聚集地,同时防范倭国人的袭击。
所以说,必须保证士兵的数量。
两万经历过大战的士兵,再加上数量不等的火铳兵和炮兵,只要不是倭国大军,相信还是可以站稳脚跟的。
更何况,到时候,海面上,还会有辽东战舰,若是有倭国大军,战舰的火炮,会教倭国人如何做人的。
至于说,为什么要保证火铳兵和炮兵的数量,这也是基于倭国国情考虑的。是
倭国虽然是个岛国,但是,在明朝这个时期里,他们就不断向大明学习,其中,就包括火器。
尤其是到了万历年的时候,倭国人从葡萄牙人那里学习到了新式的鸟铳,在火器的使用上面,曾一度超越大明。
哪怕是到了现在,倭国军队装备的火器,还是相当可观的。
若是朝鲜军只装备传统的冷兵器,面对装备火器的倭国军队,肯定会被倭国军队轻松击垮。
出于这种考虑,唐峰还是决定,给朝鲜人火器。
反正,在朝廷的军资库内,囤积着数万淘汰下来的鸟铳三眼铳,以及老旧的火炮。
这些火器,明军都已经不用了,不如现在,废物利用,让朝鲜人拿着去跟倭国人死磕得了。
三月十六这一日,上百艘武装商船和商船载着数万朝鲜人和数量可观的武器火药,在十多艘主力战舰的保护下,从釜山港扬帆起航,驶向倭国。
釜山港距离倭国南部大岛,也就是后世的四国道,不过也就数百海里,只需要一日的时间,就可以抵达。
这个时期的倭国,正在德川家康的统治下,整个国家进入了漫长的闭关锁国状态。
愚昧的德川家康家族,不仅闭关锁国,同时禁海,现在,整个倭国海洋上,几乎都看不到倭国的船只。
不过,慎重起见,舰队还是提前派出了不等的战舰,清扫途中可能出现的非大明船只。
一场规模浩大的人口大迁徙在这一日里开始了。
在之后的几年时间里,超过数百万的朝鲜人,通过大海,被迁移到了倭国。
虽然,这场满是血泪的大迁徙,导致了数十万朝鲜人的死亡,但是,也为朝鲜半岛彻底并入汉人疆域,奠定了基础。
到天启八年的时候,整个朝鲜半岛,几乎都已经看不到朝鲜人的存在了。(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