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你的衞所政策有问题哦!”小强曰。
“小强,朕不花老百姓半个铜板,养兵百万,你小子行啊,高薪养兵,你摸摸你兜里有几个铜板?”老朱道。
某小强翻遍身上衣服,一个铜板也无,他羞愧地低下头!
……
公元1652年12月27日,南京城。
朝廷明发诏书,自洪武十七年(1384年)起的衞所制度被废除,改为大明皇家军队,包括野战军、驻防军以及海岸警衞队。
洪武十七年(1384年),明朝在全国的各军事要地,设立军衞。
一衞有军队五千六百人,其下依序有千户所、百户所、总旗及小旗等单位,各衞所都隶属于五军都督府,亦隶属于兵部,官兵皆发给田地,有事调发从征,无事则还归衞所,耕田、训练备战。
此法的实行,有一套能保障军队数目的户籍制度配合,来维持衞所制的运行,所以,衞所官兵皆入军籍,不入民册,以此区分。
明代的衞所兵制,实乃吸取中国历史屯田经验,是一种寓兵于农,守屯结合的建军制度。
始作俑者的朱元璋得意洋洋地道:“吾养兵百万,不费百姓一粒米。”
令人讽刺的是,哪怕是开国皇帝,衞所的逃兵也大把大把地,太不给老朱面子了。
等到老朱之后,逃兵越来越多,到得中期,衞所制度彻底败坏,明军一败于倭寇,二败于蒙古人,三败于鞑靼人,彻底地分崩离析,名存实亡!
衞所制度的实施,老朱想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是好的,但是太反人类,一入衞所,永远不能脱籍,生生世世都是衞所的兵!
如果衞所好吃好喝也就罢了,问题是衞所军官侵吞衞所田地,强迫士兵为他们免费干活,所用手段自然不是那么地河蟹。
衞所制度崩溃,军户沦为奴役!
加上种田这东西有好年景坏年景是常有的事,一遇到庄稼歉收,衞所官兵穷困潦倒,衣食无着,上街乞讨,没钱气短三分,这样的军队还能打仗?
衞所官兵被倭寇如鸭子地赶跑,八个倭寇敢打一千衞所兵。
老野猪皮更是将衞所官兵欺负得两眼泪汪,一百鞑靼人骑兵敢冲上万衞所兵,万军中取将军首级,不在话下!
到得明朝末期,衞所之兵实在不堪重用,将帅们都是募兵打仗,可朝廷没有足够军饷给他们,他们就抢劫民间取得补给,导致失去民心,让李闯王坐了龙廷。
相比之下,某小强行“先军政治”,军人地位最高,收入丰厚,多年的胜利养出了一支雄军,骄兵悍将,一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吊样,这样的军队,想打败仗都难!
因此,新明取得天下后,衞所制度逐渐退出江湖,在姚明恭时期就开始二手准备,一是清理衞所的人财物、二是建立皇家军队。
这项工作一直在做着,衞所制度的腐朽是众所周知,无人为他们张目置喙,只有些官员说祖制不可改,但被马士英驳斥,搬出王安石的话道:“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大家惊得目瞪口呆,这位前凤阳总督要逆天啊!
他王八吃称砣铁了心,而执政公主又支持他,于是衞所改革轰轰烈烈地开展了。
而连续吃败仗的衞所官兵们更硬不起来,只是希望朝廷妥善安排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