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君命有所不受(1 / 2)

大明走着 月下的耳朵 1575 字 5个月前

崇祯十三年十一月二十,孙传庭领兵兵临渭南城下。

恰逢李自成于山阳大败而回,大顺军四面楚歌,形势岌岌可危。

李自成当机立断,将甘肃陕西两地守军调往西安,企图做最后一搏。

就在这个时候,崇祯终于得到了孙传庭私自出兵的消息,于是圣旨八百里加急而来。

“闻将军私自出兵,朕心甚寒,将军欲反乎?若不反,则速退兵固守潼关,若欲反,天子之师转瞬即至,将军必将身败名裂。”

孙传庭并未退兵,反而上了一道奏折说明理由。

“闯贼自立国号为顺,欲成大业。山阳山贼与闯贼激战正酣,此时出兵事倍功半,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一战可保陕西十年安定局面,望圣上三思而行。臣誓不退兵。”

崇祯十三年十二月初五,京师,紫禁城,文华殿。

崇祯手中拿着孙传庭的奏折,脸色铁青,奏折也因为手上过度用力而有些变形。

王承恩眼见此景向周围服侍的宫女太监使了一个眼色,让他们退了下去。大殿之上只剩下了崇祯和王承恩两个人。

“皇上,天下的事杂得很,难免会有一两件烦心事,皇上不要往心裏去,龙体要紧。”

“呵呵,龙体要紧。孙传庭这是要反了,大明立刻就没了半壁江山,还要龙体有什么用?”

“朝廷的事老奴不敢多嘴,老奴只关心龙体康健。”

“罢了罢了,你就陪朕说两句话,你在朕身边这么多年,朕还信不过你么?”

王承恩面露为难之色,这可是个难题,若是自己说得多了不免让皇上起疑自己早就有干政之心,若是说的少了皇上不开心自己也讨个没趣。

“皇上,老奴整日在这深宫之中,见识未免有限,皇上只管说,老奴听着便是了,至于想出解决的办法,老奴只能尽全力而为。”

“关外传来战事,陈奇瑜与清军鞑子交战两天,以己方一万人伤亡的代价换回了清军八千的伤亡,如今清军已经闭营不出。”

“陕西总督孙传庭未得朕命私自出兵,攻打闯贼。朕下了圣旨让他退兵,他竟然回答朕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誓不退兵!”

“朕欲调回陈奇瑜,征讨孙传庭,你觉得如何?”

“皇上,老奴实在不懂国事,只是孙传庭既然还在征讨闯贼,没有公然造反,想必是还有一丝忠君之心,关外鞑子虎视多年,才是我大明的心腹大患啊。”

崇祯冷笑一声:“忠君之心?哼哼,他若是有忠君之心,岂会不听朕的号令,朕实在咽不下这口恶气。”

王承恩连忙说道:“皇上,老奴虽然不懂打仗,可是关外战场形势一片大好,就要取得大捷,现在让陈奇瑜退兵是不是有点可惜了。”

崇祯冷哼一声:“朕不管,孙传庭竟然敢公然上奏折反抗朕的命令,就是造反。若是不解决了他的问题,天下的武将都站起来造反,让朕如何自处?”

“王承恩,下圣旨!”

“蓟辽总督陈奇瑜听旨,孙传庭公然违抗圣命视同造反,限你三天之内解决关外难题,然后退兵入关,讨伐叛将孙传庭!”

关外,宁远城,将军府。

陈奇瑜正在来回踱步,急躁不安,刚刚一名骑兵来报,笔架山果然发现了大批清军自海路而来。

由于陈奇瑜事先示警,笔架山守将早就做好了准备,如今正与清军激战。

守军将领说,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己方,这场战斗最后的胜利必将属于己方,还请陈总督放心。

进攻笔架山的阿济格心都寒了,本来以为这是一场突袭,以清军的战力必将一战而下,自己到时候回黄太吉哪儿领赏便是。

谁知道笔架山守军早有准备,浅海之处布满木桩不算,登陆的地方洒满了水结成了厚厚的冰层。

清军将士站在上面保持平衡都不容易,更别说掏出弓箭瞄准。

于是第一批登陆的八百人瞬间成了明军的活靶子,在密集的弓箭射击下,清军只逃回来不到三百人。

出师不利的阿济格想换一个地方登陆,谁知道周围的地方全是厚厚的冰层,竟然没有一处下脚的地方。

笔架山的将士们用了两天两夜,将沿海十里的防线全部打造成了冰层。而且海边的观望塔很容易发现清军登陆的地点,于是大批弓箭手就随着观望塔的旗语移动。

阿济格试了三次,损失了八百多人,终于不再试图越过冰层,去寻找正常的陆地。

来到了距离笔架山十余里的地方登陆之后安营扎寨,准备第二天强攻笔架山。

只这一夜又给了笔架山守军机会,守军们将上山的路大部分倒上了水,经过了一晚上的严寒,又结出了冰层。

而且上山的路只有一部分冰层,为的是以后好铲除这些冰层继续运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