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 倒戈(2 / 2)

大明走着 月下的耳朵 1030 字 5个月前

但是卢晓航为了安定人心,及早地把年份改了过来,现在变成了弘光二年。

朱慈烺终于对卢晓航失去了期望,使节也不再踏上河南的土地前来劝说,在京师的朝堂之上,众文武展开了激烈的讨论。

为了正统,一部分大臣希望先收复南边的土地,只要南边的地方收复了,便可安心与北边的鞑子作战。为了大明,另一部分大臣则希望先收复关外的土地,毕竟南边怎么闹都是大明自己的事情,但是北边可是异族。

朝中的大臣都被吴三桂关宁军的军容赋予了极大信心,在他们看来若是关宁军出征定会所向披靡,无坚不摧。

而最后朱慈烺一句话便定下了基调:“攘外必先安内,就先收复大明南边的河山吧。”

这样一来,楚王朱常润很高兴,吴三桂也很高兴,他不在意到底打谁利益最大,而是在意谁最好打。在他看来若是抢夺宁远、锦州无异于虎口夺食,到时候伤亡惨重,不如前去斩杀大明军伍,福王手底下虽然有一支河洛军有点意思,但是远没有达到和自己正面抗衡的地步。

再说了当初若不是河洛军用诡计,自己早就冲破了他们的军阵,如今山海关留下了祖大寿和两万将士布防,其余的人都被自己调到了京师,这几万人一冲锋,河洛军必定万劫不复。

再说在山东的周遇吉,自从听说了太子殿下在京师登基,一直没有动静,他也拿不准到底该投向那边,虽然朱慈烺名为正统,但是自己也接收了卢晓航的军粮器械,可以说只能两不相帮。

但是听到了吴三桂尽起关宁军要南征的消息,周遇吉叹了一口气,立刻发文倒向卢晓航。在他看来,卢晓航为了大局已经让出了河间府和真定府这么多地方,朝廷哪怕西征李自成也不该南征大明,这可是损害大明自身的事情。

周遇吉这一倒戈,整个山东省立刻正式成为卢晓航的控制地区,吴三桂大军还未出顺天府便停住了脚步,他可不敢保证自己在前方作战,后方京师会不会被周遇吉一锅端了,到时候自己可就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朱慈烺听到周遇吉背叛自己的消息,在宫中连摔了三个茶杯,在他看来,自己父皇待周遇吉不薄,他竟然敢行此反叛之事,简直是狼心狗肺,不忠不义!

吴三桂重新回到了朝堂之上:“皇上,现在大局已变,臣不宜南征,否则山东周遇吉上来,咱们京师不保。”

朱慈烺咬着牙恨恨地说道:“若是先征周遇吉呢?周遇吉是乱臣贼子,他的手下不至于都是乱臣贼子吧!到时候只要有人愿意倒戈,朕立刻册封他代替周遇吉,总领山东军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