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5章 潼关(1 / 2)

大明走着 月下的耳朵 1033 字 5个月前

山西的百姓自从听说李自成败退之后,每个村子的人能跑的基本都躲进了深山里,他们实在是怕了,若是再征一次粮食,村子里的人只能把人头交上去了,所以青壮们都逃进了深山之中,那些老人们力气不支,自己觉得上得山去,也不过是浪费粮食苟延残喘,多活不了几天,所以根本就没走。

后来卢晓航派人来通知发放粮食,村子里的人根本都没信,知道粮食到了村子里,裏面的人还不信,官兵走了之后村里的老人还故意等了两天,然后才上山叫回了村民,这一下大明的名声算是出大了。

不管崇祯以前做了什么,不管崇祯的父亲爷爷做了什么,卢晓航这一次免费给他们发粮食,直接导致了一个后果,从这一天起,村子里的老人一字一句地教育着后辈:“咱们是大明的子民,不管到了什么时候,所有人都可能抢你救命的粮食,大明的朝廷却给咱们发了粮食,咱们这条命是大明给的,以后可以在必要的时候还回去。”

一开始也有人反对放粮食这种举措,毕竟在他们的眼里,这些人在反贼没来的时候没有反抗那就是从了贼,既然从贼那就生死与朝廷无关了。

但是卢晓航的人权意识很重,大明的朝廷本来不跟他们征收粮食,百姓就已经很满意了,因为千百年来都是这么个道理,但是朝廷开仓放粮这种事情除了盛世的大灾之年基本没有成功过,不是被人贪墨了粮食,就是朝廷根本没有粮食。

卢晓航的放粮举措给山西的百姓心中注入了一支强心剂,间接影响了天下的百姓,身在洛阳的孔胤植第一个发言:“皇上此举,救民生死之间,乃史书盛举,臣有生之年为大明鞠躬尽瘁,不胜荣幸!”

大明文学院通过自己的渠道将这个消息传遍了天下,人家都说兔死狐悲,这山西的百姓没有粮食吃的时候朝廷拿出了粮食给他们,这让所有人对这个大明的朝廷都有了很大的信心。这个时候不是不患贫患不均的时候,况且大明治下的百姓都能填饱肚子,谁也不会因为那些粗粮生了嫉恨之心。

直到各地的反响传了回来之后,那些大臣才明白皇上的良苦用心,这样一来朝廷的储备粮食虽然出现了短缺,但是收获的万民归心可是用银子买不到的,毕竟大明最后几个皇帝名声实在太臭了,就算是文人想要为他们文过饰非,也根本没办法昧着良心说他们堪比尧舜。

百姓们心中的心思很简单,能让自己吃饱饭的朝廷就是好朝廷,其他的说什么都是废话。

卢晓航这个时候已经毁了洛阳,孙传庭在潼关之前与大顺军激战三天三夜,以死伤一万五千人的代价换取了近两万的大顺士卒和一座潼关城,大顺士卒在前三天的时间里不过伤亡不到一万人,但是最后一天潼关破得时候,被已经杀红眼的孙承宗手下紧追三十里,最后尸横遍野,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