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山下有座书院(1 / 2)

大明走着 月下的耳朵 1064 字 5个月前

第二天早上,卢晓航和莫秋蝶、蔡蔷薇吃过饭,便跟着人向着大明文学院走去。

大明文学院在洛阳城东首阳山脚下,因“日出之初,光必先及”而得名,因为伯夷、叔齐不食周粟饿死而闻名,但是全国各地首阳山就有七个,每一处都说自己才是真正的首阳山,但是究竟伯夷、叔齐饿死在那座山上已经不可考究了。

古人的书院很少建于闹市之中,一来圣人门下弟子尽量少与商贾打交道,闹市之中诱惑太多,很容易让心志不成熟的年轻人走上弯路,毁了一批好苗子。二来纵情山水之间可以陶冶情操,与古人前事相论证更能触动内心身处的情感,促进佳作的产生。三来书院之中人员过多,极易与周围当地人产生冲突,若是每日都是这种鸡毛蒜皮的小事缠身,那也不必进学了。

所以基本上所有的书院都不会建在城池的裏面,哪怕到了后世,许多大学的选址依然选在城市偏僻的郊区便是这个道理。但是后世经济发达,每一处大学周围必定会形成一个固有的产业链,所有闹市该有的娱乐场所基本都有,各大商户趋之若鹜,围在大学城周围,反而将古人的初衷改变了。不过后世主要是为了缓解城市交通和人员压力,倒是没有古人这么多讲究了。

洛阳周围有邙山、荆紫山、龙门山、首阳山、嵩山等多座山脉,首阳山是孔胤植亲自挑选的。

邙山是道教圣地,相传为老子炼丹之处,上有上清宫,虽说儒道并重,但是孔胤植一个单纯的儒家传人绝对不喜欢和道教掺合在一起。

龙门山是后世龙门石窟所在地,龙门石窟以伊河为界,分为东山西山,东山香山,西山便是龙门山,既然放弃了道教色彩的邙山,自然也不会选取佛教色彩的龙门山,因为毕竟儒道还能说不分家,儒佛可是说不到一块去。

金紫山北麓产金,故又名金子山,在孔胤植看来未免太俗,嵩山南麓有一座嵩阳书院,乃是宋代所建,先后在这裏讲学的有范仲淹、司马光、程颢、程颐、杨时、朱熹、李纲、范纯仁等二十四人,乃是儒家四大书院之一,但是嵩阳书院虽好,对于整个大明来说未免太小。孔胤植要在那里选址,必然要动土,他不愿意损毁先人遗迹,所以便选在了首阳山。

首阳山寓意好,象征着第一束阳光所照之地,又有伯夷、叔齐珠玉在前,能让学生们时刻提醒自己风骨的重要性,十分符合孔胤植的理念。

洛阳城池距离首阳山有一百里左右的距离,这个距离刚刚好,一方面城里的人和书院的人不至于互相影响,另一方面书院的杂役去城里采买粮食等东西也算得上方便。

卢晓航带着莫秋蝶和蔡蔷薇,坐了一上午的马车才赶到书院附近的范围,三个人下了马车,倒也没有什么颠簸的感觉,毕竟这首阳山大明文学院动工之前,道路便已经修好了,因为建造书院确实需要很多东西,要从城里运到首阳山脚下,所以元才良第一件事便是把路修得平稳宽敞,比官道还舒服。

卢晓航摇了摇身子抱怨道:“坐了一上午马车屁股都麻了,实在是自讨苦吃。”

蔡蔷薇在一旁吃吃地笑道:“夫君还是体态丰盈的缘故,我们姐妹倒是没什么感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