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骆养性摇摇头:“千岁爷要我当三臣.贰臣当了不过瘾,还要当三臣!”
“哦?”骆修身问,“怎么当?”
骆养性哼哼道:“自是出面召集旧部,封闭城门,不让鞑子兵入内。”
“那怎么是当三臣?”
“哼!当然是三臣!”骆养性道,“只是暂时不让鞑子兵进城终究还是要开城投降的,等洪承畴到了就投降,拖延一点时间罢了。”
“哦。”骆修身笑着,“那就拖吧.不过小弟这次不能陪哥哥一起当三臣了。”
“怎么?”骆养性看了眼弟弟,“你去哪儿?”
“去大同。”骆修身道,“哥哥和大同总兵姜瓖有旧吧?”
“姜家世代将门,和咱家是世交。”骆养性道,“怎地?千岁爷想让姜瓖反正?”
“嘿嘿,什么都瞒不过大哥。”骆修身道,“赦免姜瓖的令旨千岁爷在离开北京前就准备好了连票拟和批红都有!现在就求大哥一封亲笔信,小弟今晚就出城。”
“什么?”骆养性愣了又愣,“这他也料到了?他不是比诸葛亮还厉害?”
骆修身佩服地点点头,“那是啊!千岁爷肯定比诸葛亮厉害!大哥,您就在北京安心等待吧,不出五年,大明一定回来。”
“唔,”骆养性翻了翻眼皮,“到时候你哥哥我就得再投降一次.那就是四臣了!合着这辈子就是投降来,投降去了!”
“你这不是潜伏嘛!”骆修身笑道,“你是奉旨投降的,将来可以名垂青史的。”
投降还名垂青史了,骆养性只是摇头,但也还是拿起纸笔,开始给姜瓖写信了。拿到了哥哥的亲笔信后,骆修身马上就骑上马,带了几十个随从出了城。他是汝侯刘宗敏的手下,身上有汝侯的令牌,城门的守军当然不敢阻拦,只得任凭他飞马而出,去山西大同府搅动风云了。
……
王永吉和高第也在今天接到了朱慈烺的令旨,令旨的内容就是让他们向宣府和大同进军的,并且任命王永吉当宣府、太原、大同三边总督,命高第当宣化总兵官宣国公。
此时吴三桂已经带着一万多骑兵离开了永平府境内,正在追击李自成的途中。而王永吉、高第二人则离开山海关移驻到了永平府城。
对于他们的移驻,多尔衮并没有加以干涉。因为他首先要拿下的是吴三桂留在山海关的步兵和家眷以及随同迁徙入关的百姓。
根据多尔衮的令旨,山海关内的宁远百姓和士兵家眷,都必须立即出关,返回他们原本在宁远的家园和驻地。现在这些人正分期分批出关返回家园,而关外的家园,现在已经是大清的土地了,他们一旦返回,就自然而然的成为了大清的臣民,暂时在八旗兵的控制之下了!
至于高第和王永吉麾下的一万多人,多尔衮也不是一点没动,而是留了几千人守山海关,只放了不到五千人去永平府。也就是说,山海关上的五万明军,现在只剩下了一万六七千人还在忠于大明的官员将领控制之下。
“你们是来告辞的?”
殿帐内,多尔衮已经知道了王永吉、高第的来意。两人原来是来辞行的,同时也探一下多尔衮的口风。
朱慈烺给他们的令旨上说,让他们马上向宣府、大同进军。争取抢在清兵之前拿下这两处重镇。而且还给他们交了底,说已经派人去招附逆的大同总兵姜瓖反正,多半能够成功。如果高第入宣府有难度,就和王永吉一起去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