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北京皇城大内的武英殿东暖阁。
范文程正在向他的主子多尔衮汇报刚刚看到的“新明日报”的内容,“王爷,朱家小太子厉害啊,真有一点雷霆手段,东南的勋贵、勋臣,这下就要全完了,就等着抄家灭门吧。二百多年的富贵啊,几千万两银子都能抄得到,土地就更不用说了,这下他在东南的盘子算是稳当了。”
“他在江南稳当了,那咱们在北直隶呢,要怎么才能稳当?”
多尔衮一张有点苍白的长脸上没有什么表情,似乎对朱慈烺在江南发财没啥兴趣,因为他现在不可能对朱慈烺下手,甚至都无暇对付山西的李自成。
对大清而言,当务之急就是两个,一是迁都。只有将首都从关外的盛京搬到关内的北京,然后才能以北京为大据点进一步吞并中原的土地。二是扎根,现在已经搞了圈田占房,这与朱慈烺搞屯田,是英雄所见略同了。
大清在关内站稳脚跟,靠得也是“扎根”就是臭名昭著的圈地令和占房令。但是,大清与朱慈烺所处的环境不同,就是人口,大清人口少,即使圈了田,但是没人种啊,他们的壮丁都当兵去了,只有妇孺留在家里,而朱慈烺那边则是一个军户出一丁,还有壮丁能在田间劳作,我大明可是有一亿三千万人口的啊。
“王爷,奴才已经让人调查过了。”范文程明白多尔衮的意思,当即回答道,“京畿州县汉人无主土地极多,数千万亩都有,可以全部予以圈占,分给东来诸王兵丁人等。”
“真有那么多?”多尔衮有些不信,“京师左近可是人丁密集的地方,怎么会有那么多无主之地”
“真有!”范文程掰着手指头说,“一是南朝的卫所土地,卫所土地是官有军屯,不是私土。现在当然是无主之地了,二是逃亡或者被李自成灭门的南朝勋贵、勋臣的土地。这些土地如今也是无主了,正好给咱们圈了。”
多尔衮点点头,“有了这几千万亩,东来诸王兵丁人等就能扎根了,不过东来诸王的兵丁人等都要打仗,这些土地可有人耕种?”
“有啊,”范文程笑着,“可以让无田的汉人百姓投充为奴。”
“汉人肯投充吗”多尔衮有点担心。
“不肯也得肯啊,”范文程狞笑道,接着他小小地拍了一下马屁,“汉人投充为奴是咱大清的老办法了,他们不投充,就让他们流离失所,饥寒交迫,肚子饿得受不了了,自然会投充。实在不行,就让管理田庄的庄头去强迫。
但是关键要对汉人好一些,我说得这个好一些,不是拿他当大爷,是说不要把汉人逼迫的连住的地方都没有、更不能让他活不下去。这个话我也就只敢跟王爷你说说,因为你贤明啊,其他人根本不懂这个理。”
“这样能行吗?”
“王爷,咱大清在关外不一直是这么干的。”
“可现在入了关啊?”多尔衮有些犹豫。
范文程见多尔衮有些犹豫,便提醒道:“王爷,不这样可就扎不了根了。这租地的农民,总不如旗奴好用,这旗奴,才是牢牢掌握在各旗手中的奴才啊。有了这批奴才,我大清才能牢牢控制北直隶的地盘。如果任由他们充当佃户,我大清在北直隶是不稳当的。”
大清朝定鼎之初,控制土地人口的办法,可比朱太子那边犀利多了,直接强迫汉人投充为奴,为奴比为佃、可凶狠多了,奴本身就是一笔财富,可打可杀可卖。而且有了这些新附的农奴,关外带来的老包衣就升级了,哪怕不抬旗,也是半个主子,自然和大清同心了,所以八旗的基本盘就变相扩张了。
多尔衮点点头,道:“是这个理儿啊,我得好好读读他的文章,这小家伙才18/9岁,为什么他这么小都能明了的事理,可我们的许多人却把汉人逼得全都跑到大沽、登州去了,我听说他们是敞开了收容啊,然后一船一船向南运,朱家小皇帝就明白,土地、人口才是扎根的基础!”
熟读《三国演义》的多尔衮,自然能看得懂朱家小皇帝文章的意思,包括其内部深藏的含义他也能琢磨出一二来。
……
“怎么样还吃得饱吗?”
“皇爷,吃得饱了。”一个满头满脸都是皱纹的大爷,跪在大顺天子李自成脚下,已经是一副感激涕零状了。
在这座靠近太原的村子外,跪满了穿着他们最好的衣服的农民,一个个都用感恩的目光,看着他们的新主李自成。
从某种角度来说,在如今争夺天下的几股势力当中,李自成对一部分贫下中农,真的是不错的。
当然,仅仅是一部分,因为大顺朝的政策飘忽得很。
在大顺永昌元年深秋时,太原府的贫下中农肯定是沐浴在永昌皇帝的恩情当中,皇恩那是相当浩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