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太监也科举二(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朱慈烺施行的善政还不仅如此,他很快又对宫女的放归制度作出重大改革。原来明朝是没有宫女放归规定的,宫女入宫之后,往往一生就在皇宫里度过。相比太监年迈之后有专门的机构养老,宫女放归只是皇帝偶尔施行的恩典。

成化帝即位时,大学士李贤上言:天时未和,由阴气太盛,自宣德至天顺间,选取宫人太多,愁怨尤甚,宜皆放还,于是皇帝才放还一些宫女。

自宣德元年到天顺八年,38年间,才放了这一次。宣德间进宫的宫女,如13岁,这时放归已年过半百了。

由于明朝没有退休金制度,宫女们出去后不仅衣食无着,婚姻也很难如意,毕竟半百的年纪在民间都能做奶奶了,谁会娶这么老的宫女呢?

在这个平均寿命只有三十多岁的年代,男人上了三十岁都自称老夫,女人上了三十岁自称老妪,年过半百的宫女出宫,对于她们的家人而言,不啻于一个负担,很少有人家愿意接纳宫女回家的。

这还是皇帝愿意加恩放归的情况下,宫女尚且活得如此艰难,可在大多数时候,宫女是不得放归的,大部分宫女都是在皇宫里过完孤苦伶仃的一生。

年老的宫女下场更是极其凄惨,明朝大内之中,宫女多达万人,可是皇帝不愿意看见白头宫女,但又怕宫女出宫后泄露大内之中的机密,于是年老色衰的宫女只有一个去处,那就是所有内廷之人都闻之色变的人间地狱——浣衣局。

浣衣局为明内府二十四衙门之一,由掌印太监一员领之,据《酌中志》记载:“凡宫人年老及有罪废退者,发往此局居住,内宫监例供给盐米,待其自毙,以防泄露大内之事,法至善也。”

朱慈烺也是通过下基层方才了解到宫女们的巨大苦楚,于是他便首开创举,制定宫女放归制度。

按照规定,宫女只要为皇室服务超过十五年,便可秉承着自愿的原则来决定是否出宫,愿意出宫的宫女,皇室发放不菲的遣散金,金额按照宫女为皇室服务的年资发放,每年十两银子。

不愿意出宫的宫女,则可继续留在皇宫服务,到了五十岁的退休年龄,便能享受皇室供养,由皇室开办的养老机构负责接收。

除了建立内医院及制定宫女放归制度外,朱慈烺还废除了对太监、宫女实施的肉刑处罚,改为后世军中闻为之色变的关禁闭。

这些善政传扬开来,太监、宫女对朱慈烺的拥戴自然是达到了至高峰,朱慈烺仁君的名声深入人心。

不过朱慈烺接连推出的制度却引来了周皇后的不小疑虑,按照男主外女主内的原则,皇城里的上万宫女本是由皇后来管理的,但朱慈烺却越俎代庖,插手宫女管理之事,自然令得周皇后感到不快。

周皇后向来守礼,凡事都遵循礼法,来到上书房见到朱慈烺后,便苦心劝谏道:“陛下,祖制不能随便改啊,倘若宫女出宫之后,向民间大肆传播宫闱秘事,我们皇室的颜面又置于何地?”

朱慈烺笑道:“母后,人之初性本善,我以仁义待人,想必她们亦会以仁义待我。当然了,放她们出宫,必要的防范措施还是得有的。

所谓不教而诛视为虐,在出宫前三天,先给她们做一番保密培训,务必要她们明白祸从口出的道理,如果她们出宫之后还敢向外人透露宫闱秘事,那么官府和锦衣卫也不是吃干饭的,只要出动三五小吏,就足以教她们万劫不复。”

周皇后道:“哥儿,怕只怕她们身不由己被人要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