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3章 高压蒸汽机二(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水管锅炉,就是管子里面走水,通过外部烟气对流/辐射换热加热管子中的水。水管锅炉压力适应范围较广,可突破压力限制,可满足2.5mpa以上的供汽要求。

朱慈烺脑子里早就有高压蒸汽机的大概方向,一直没有说,就是因为要培养毕明珪等一系列的机械方面天才。

科学探究和人才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如果一味的拔苗助长的话,基础是相当的不牢固。这样还容易让他们形成依赖心理,想着凡事都依赖朱慈烺这个“山长”就可以了,这对于一个科学家的独立思考来说是极其不利。

如果朱慈烺真的那么做,毕明珪本来是一个世界级的科学家,总是吃现成的,很有可能直接就变成废柴了。

朱慈烺废了这么大的苦心,效果已经出来了,毕明珪用了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就发明了欧洲用了将近二百年才研究出来的高压蒸汽机。虽然只是一个大概的雏形,但是已经十分的近似了,只是有一些细节上的差别。

朱慈烺此时心里有些感慨,那些欧罗巴人在后世经常鼓吹自己是高等人种,从毕明珪这件事就可以看的出来。真正聪明的,真正能引领世界的还是中华民族,不管是火药还是印刷术都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极大的改变。

只不过用错了地方,满清在最应该工业革命的时候,把中华大地的人才全都浪费在了八股文上。中华大地就算是有再多的人才,整天读那些八股文,而不是去把聪明才智放在科学研究上。满清愚昧人民最后的结果就是,把中华大地几百年的人才,全都浪费了,只能闭关锁国、被洋人打倒在地上、还要再被暴踢一顿。

朱慈烺点了点头,又把图纸交还给了毕明珪:“设计的相当不错,这个尺寸还是用2比较好,这样蒸汽压力就完全足够了。”

毕明珪向来都是对恩师的嘱托,当作比圣旨还圣旨,郑重点头:“关于锅炉的材料,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除了少数部件用低碳钢以外,大部分都是熟铁。这样一来成本就降低了,另外设计的这一款高压蒸汽机,制作起来也简单,是用的低碳钢板铆接技术。成本降低了,制造速度上去了,这才是理想中的动力升级。”

能够在这短短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设计出来高压蒸汽机,已经足够让朱慈烺惊喜了。让他没想到的是,六弟子毕明珪对于高压蒸汽机的考虑已经脱离了技术层面。不仅延伸到了材料方面,制造方面,甚至考虑到了商业用途和价格成本。

今天,六弟子毕明珪给朱慈烺的惊喜着实很大,温和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说道:“给为师详细介绍一番。”

毕明珪听到恩师的吩咐,想到自己研究很长的成果,终于是能在恩师面前展露了,心情十分不错的走出了图书馆,来到了图书馆外面的一间实验室,这间实验室里面放置了一台按照图纸打造好的高压蒸汽机。

毕明珪走到高压蒸汽机旁边,拿出了太平府自己生产的雪纸,雪纸上记录着关于这台高压蒸汽机的数据。

朱慈烺接过来这张雪纸,仔细的看了起来,看着高压蒸汽机的各项数据。

汽缸直径:311mm

活塞行程:560mm

平均压强:4㎏/c㎡

最大功率:50hp

朱慈烺看完手里的数据,把这张纸小心折好放进怀里,看向了这台高压蒸汽机的实物。

朱慈烺先从下方看起,高压蒸汽机的最下方有一个铸铁底座上,带着蒸汽套的汽缸座落在上面。不管是铸铁底座,还是高压蒸汽机的汽缸,明显都要比过去的大上很多。尤其是套了一个蒸汽套的蒸汽汽缸,已经扩大到了311mm,极大的增加了活塞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