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兴武二年十一底,登州、淮安,每当朱慈烺乘坐炮艇靠岸、添加淡水、煤炭的时候,码头上都是载歌载舞,彩旗飘扬、锣鼓喧天,当地官府甚至还组织了舞龙队、舞狮队,前来庆贺吾皇亲征、大获全胜。
最近几天《大明日报》连天登载民间军事家对于这一场明清国战的预测——
我大明胜利不远,一役就斩杀清军五万多人,这还仅为高杰一部守卫一座城所取得的战果,大清才有多少人,象这样的战役多来个两三次,大清就该灭亡了……。
大明举国欢庆!
兴武二年十二月八日,朱慈烺抵达南京,南京码头就更热闹了……
两位皇太后、皇子、公主、皇孙、皇室宗族、勋贵、满朝文武百官、南京几万居民(仅龙江工业园区、京东工业城工人就有三、四十万人,只来三分之一,都是不得了的数字),在码头上举办了隆重迎接皇上亲征凯旋仪式……。
天子亲征凯旋回京这是国之大典,必须隆重对待,礼部自兴武皇帝出宣府府南下就开始认真筹备,百官也都翘首以待皇帝回京!
毕竟京师空悬日久,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如今兴武皇帝终于回京了,内阁肯定得带领文武百官皇亲勋贵亲自郊迎!
朱慈烺对于冗长无趣的大典自然十分不耐,但也不能说什么,因此,他的心里就盼着这大典结束的越快越好!
大典终于完成了,兴武皇帝迫不及待的起驾入城。
这一天京城里万人空巷,人潮涌动,热烈丝毫不下于兴武皇帝大婚的时候,因为皇帝大胜凯旋归来,必然是大阵仗,这种盛况怕是几辈子都未必能见一次,现在既然赶上了,大家自然希望能够出来看一看!
又回到了阔别月余的京城,看着熟悉的街道,朱慈烺恍然生出了一种回到家乡的感觉!
原来他已经不知不觉间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虽然回到了京城,但是朱慈烺仍然不能策马回家,因为宫里还准备了一场庆功宴!
这本是极为荣耀的事情,因为朱慈烺就是庆功宴的主角,但是朱慈烺却觉得繁琐!
在他看来大家回京就回京了呗,大家各自散去回家抱老婆孩子孝敬爹娘就完事了,最主要是封赏别漏了就行了(战事还没结束,还不可能封赏),不用搞这些虚头巴脑的东西!
当然,事情不能尽如朱慈烺所愿,对于朝廷来说这事是一定要大夸大耀的,不能让人觉得对皇上不忠、不敬!
宫廷大宴群臣,一切准备就绪以后,首先要鼓乐齐鸣,请皇帝升座;
然后鸣鞭,太子就座。之后,四品以上官员才能进殿。进去了也不能立刻就找座位就座,而是要站好位置,先行三跪九叩之礼。
礼毕开始奏乐,光禄寺进御筵,随后内官向皇帝进花。进花后,光禄寺才开爵注酒。文武百官饮第一爵酒时须伏地行礼,叩谢圣恩。饮罢第一爵酒,方可各就各位……。
到了酒宴上热闹了许多的时候,内阁并六部九卿的重臣,开始向兴武皇帝敬酒,歌颂此次“抗清”的功劳,兴武皇帝脸上有了光彩,得意的谦虚了一番!
众臣开始向朱慈烺敬酒,朱慈烺浅尝辄止。
九过三巡、菜过五味,近臣们又开始“哄闹”,“请皇上高歌一曲。”
“请皇上高歌一曲。”
“请皇上高歌一曲。”
卧槽,又要朕唱歌,好吧,唱就唱吧,方以智急忙给朱慈烺手里塞了一支话筒。黄小宝赶紧把吉它递了过来,也不知道他把吉它藏在哪的。
不过有了吉它,就再也不用清唱了,总算是有伴奏乐器了。
当朱慈烺背上吉它,轻轻拔动琴弦之时,把文武官员们看得眼珠子都要掉下来了——
这是什么乐器?皇上还会弹琴?
也有些官员知道这是西洋乐器,但是皇上什么时候学的?皇上,这世间还有什么是你不会的?
一阵前奏过去,“大河向东流哇,天上的星星参北斗哇……。”
哗~~哗~~~,掌声经久不息,太好听了!
“太好听了,皇上,这叫什么歌?”黄宗羲站起叫喊着问。
“这叫好汉歌!”
“皇上,您就是好汉,我大明第一条好汉,单挑大清皇帝,抓回来大清一大名臣。”罗大公拍起马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