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出了希区柯克的《杀手》最大的一个缺陷之后,约翰·韦恩开始将《杀手》和《这个杀手不太冷》相互对比。
“在人物性格的塑造上,《这个杀手不太冷》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丰富、多样的性格特征,希区柯克在《杀手中》也明显有这个想法,但是电影中表现的是一个人的两种意识,卡里的软弱、瘦小,加利的粗暴、强壮,这两种特征如果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可能会很不错,但是分列在两个人的身上,一个人的两种意识身上,就使得每一个人物显得有些单薄。”
“在表演上,《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詹姆斯、亨弗莱·鲍嘉、英格丽·褒曼,他们的表演用炉火纯青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他们的表演风格,已经达到了演员的极致:含蓄、不动神色、没有过大的动作、只用一点点眼神或者是一个很小的小动作就能完美演绎,而在《杀手》中,我们看到的却是歇斯底里的喊叫、冲撞、殴打等等等等,不是说这种表演风格不好,而是说范朋克和另外一个男主角的表演,有些过头了,他们在大喊大叫的同时,让人看到了表演下面的苍白。整部电影中,只有朱诺·简扮演的那个偷情妻子,让人满意。范朋克是不错的演员,但是这一次,他没有做到完美的表演。他自己也许要负责,但是身为导演的希区柯克先生,恐怕要负有更大的责任。”
“对于一部电影的成功,负有最主要责任的人,就是导演。《杀手》中,从始至终让人觉得有些急迫,有些骚动。想一想,这可能和整部电影的整体节奏有关系。”
“《这个杀手不太冷》的节奏,是舒缓的、沉稳的,是自然的、纯粹的,但是《杀手》的节奏,却在急躁中有着杂音。”
“在这部电影中,可以多少看清楚希区柯克先生一丝急功近利的心态,看样子,他还没有从先前的那次失败中获取足够的教训。”
“其实想一想,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部电影,是和柯里昂先生对决,将好莱坞一分为二,受到全美观众注目。面对着这样的一部电影,希区柯克先生太希望赢得胜利了,所以他在电影中的那份渴望,几乎在每一个镜头中都有所反映。”
“我觉得,这似乎是希区柯克先生永远迈不过去的一个门槛。他太看重名利了。名利已经成为他身上的一个沉重的包袱。这个包袱可以催人奋进,但是同样可以把一个人拉下深渊。”
“《杀手》这一次如果不是被放在决斗的舞台上,希区柯克先生如果不是和柯里昂先生作对手,他的心态如果能够放平和一些,也许这部电影还有优秀得多。但是目前看来,希区柯克先生的这部电影和柯里昂先生的作品相差甚远。”
约翰·福特用一篇长文,系统地分析了《这个杀手不太冷》和《杀手》,并且对这两部电影进行了比较分析。
可以说,他的分析是十分发人深省的,也深深地捏住了这两部电影的命脉。
在约翰·福特之后,还有很多好莱坞人纷纷發表自己的意见。
西席·地密尔在他的文章《杀手电影的新高潮》中就十分兴奋地写道:“客观地说,好莱坞杀手电影在1929年发展到了新的高峰。柯里昂先生和希区柯克先生的两部电影,建立了杀手电影的里程碑!”
“柯里昂先生的这部电影,如同一曲婉转的低沉但是不失灵动的弥撒曲,让人耳目一新的同时,禁不住地发出由衷的赞叹。《这个杀手不太冷》建立的一系列的新的杀手美学的观念,和以往好莱坞的任何杀手电影不一样。它是迷人的,是多样性的,是含义丰富的。整部电影,丰|满而醇厚。相比之下,希区柯克先生的电影,虽然也很不错,但是匠气显得重了一些,不那么自然,不那么无迹可求。”
“希区柯克先生是好莱坞顶尖导演之一,但是和柯里昂先生相比,他还是显得有些不太完美,不是说他没有水平,而是说希区柯克先生显然还没有达到那一种境界。《杀手》与《这个杀手不太冷》相比,就如同一个站在街头大喊大叫的青年学生和一个须发皆白的老者,牵着虽然是激荡的,但是缺乏后者的深刻,也缺乏后者的那份纯粹和自然。”
“我想这一次的决斗,证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柯里昂先生的电影,某种程度上说,反映另一种境界。这场决斗,其实就是境界的比较,而希区柯克先生,显然没有达到柯里昂先生的那种境界,那种举重就请的境界!”
紧跟在西席·地密尔之后,另外一个人的文章引起了我的注意。
如果说对于其他人我还是只是抱着一般看看的态度的话,那么这个人的文章就显得别有意味了。
这个人,正是卓别林。
照理说,身为和希区柯克同一个公司的卓别林,也许应该在某种程度上为希区柯克说一说好话,但是在他写的这篇文章中,我却没有看到多少这样的文字。
相反,卓别林似乎对希区柯克的这部电影不是那么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