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0章 《爱国者》!我的回答!(1 / 2)

导演万岁 张云 3208 字 10天前

不过在各界一直声讨之下,也不是没有媒体维护罗斯福和麦克阿瑟,其中《纽约时报》和相当一部分的议员们就声称这些老兵们是暴乱者,他们冲击白宫的行为应该受到这样的惩罚。

他们死死地认定老兵们冲击白宫破坏治安这一点,实在是让人生气。

对于这种说法,很多人进行了批驳,而以实际行动进行回应的,却是我。

老兵惨案发生之后,罗斯福的声望受到了重大的动摇,老兵们的死,点起了全国民众的熊熊烈火,也让美国军方卷了进来。尤其是在潘兴、艾森豪威尔、马歇尔等人的批评和指责之下,连身为陆军参谋长的麦克阿瑟都灰头土脸。

不过罗斯福和麦克阿瑟不同。马克阿瑟是军人,而且是军队中威望不可动摇的权威,他犯下这样的错误,也只是被骂骂,一旦国家发生什么重大的事情,军队裏面挑起重担的还是他,罗斯福就不一样了,他是个政治家,搞政治的人,都是靠名声吃饭的,名声完了,政治生涯也就完了。

罗斯福现在政途一片坦荡,结果一个不小心被鲁特曼阴了一下,可谓打了一辈子雁都头来让雁啄瞎了眼,要想脱离这个险境并且使得这件事情对自己以后的政治生涯没有什么影响,他就必须尽最大可能利用媒体为自己说话,为自己争取一些开脱之辞。

而在所有媒体中,对罗斯福最力挺的,当然是《纽约时报》了。这份报纸,一直以来就成为了民主党的喉舌,对于罗斯福更是百依百顺。可以说,他们在罗斯福身上压上了全部的宝,是无论如何都不希望看到罗斯福倒台的。

作为美国最有影响力的媒体之一,《纽约时报》十分熟悉怎么处理这件事情。他们明白,罗斯福之所以受到如此巨大的指责,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罗斯福命令麦克阿瑟让守衞部队对准老兵们开枪,因此只需要为罗斯福找到一个合理的可以推脱责任的借口就行了。

这个借口,其实不是那么难找的。

《纽约时报》称老兵们有冲击白宫的举动,这是不被法律允许的,这种行为,严重威胁到了联邦政府的安全威胁到了总统的安全,老兵们的这种行为,是叛国行为,他们是叛国者,而罗斯福命令军队开枪,是为了联邦政府和国家的稳定着想,没有任何的错误!

《纽约时报》的这种说法,带有很大的迷惑性。如果真的是像他们说的那样老兵们准备冲击白宫甚至像冲垮国会谋杀总统,显然罗斯福下达的这个命令是十分合理、正确的,罗斯福不但没罪反而有功。

但是社会舆论上却认为老兵们只是在抗议,根本没有冲击白宫更不可能有谋杀总统的计划。

如此一来,老兵们到底是英雄还是叛国者,就成为了问题的关键。

而这个问题,显然决定了罗斯福这家伙的声望。

同时,这个问题要想弄清楚,也是很难的。因为像不像冲击白宫,这是一个十分主观的事情,对于主观的事情,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于是乎,媒体上开始进行了一片论战。

《纽约时报》的这种说法,绝大多数的人都认为是歪理邪说,在民众的心目中,老兵们只不过是要求政府答应他们的救济金提案,怎么可能会冲击国会。但是《纽约时报》不管这么多,他们巴不得在这个问题上舆论陷入争吵呢,因为这样以来,民众的视线就必然从罗斯福的身上转移到了这个问题的争论上,时间长了,对于罗斯福声望的影响自然就小得多了。

舆论的一片争吵,让我觉得心烦。作为当事人,在这件事情上我是最有发言权的。

但是我知道,一旦我在言论上卷入了这场争论,只能使得争论本身更加激烈,《纽约时报》那帮狗娘养的巴不得我加入了,那样他们就可以说老兵们是受我蛊惑的,还有可能将罗斯福在老兵惨案发生之前说的什么老兵被左翼分子渗透之类的狗屁话给搬上台面,那个时候就更混乱了,而这也正中这帮家伙的下怀。

“安德烈,这个时候我们应该做出一些什么来。不能让局势这么纷扰下去。但是我们又不能在言论上卷入。”柯立芝对这件事情看得十分的透彻。

“我也是这么想。但是我们能够做什么呢?毕竟我们在政治上根本没有什么发言权。”我苦笑了一下。

“在政治上没有,在其他方面,可不代表你没有了。”柯立芝一边说一边冲我挤吧了一下眼睛。

他这么一挤吧眼睛,我算是明白过来了。

“卡尔文,你的意思是……”我对着柯立芝伸出双手比划了一下,做出了一个摄影机拍摄的手势。

柯立芝点了点头,哈哈大笑道:“安德烈,你知道嘛,在舆论上面,你的那台摄影机抵得上十万正规军!”

“行!那这一次我就亲自上阵拍摄一部让《纽约时报》那帮狗娘养的闭嘴的电影。”我终于下定了这个决心。

决心虽然是下了,但是有些事情,光有决心是绝对不够的。

拍什么电影,这成为了一个难题。

要知道,目前局势这么复杂,舆论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舆论的上方最后哪一方占了上风,肯定会对美国的相关政策乃至政局都产生重大的影响。这一次,如果不然罗斯福铩羽而归,那么这场大饥荒就不要想顺利过去,大饥荒不过去,民众就要闹暴动,共和党的政权肯定是要丢的了。

而现在的舆论争吵双方,就如同一个不停摇摆的天平,一旦一个砝码加入,势必影响天平最后的方向,而我们要拍摄的这部电影,肯定是最重的一个砝码。

因此这部电影不拍则已,一拍肯定要让《纽约时报》那些家伙闭嘴的同时,让民众彻底站到老兵们这边来。

拍什么呢?这成了留给我的一个难题。

柯立芝只是出了一个主意,在拍电影上他是个门外汉,不太可能给我提出什么好的建议,也就是说,在这个问题上,我必须自己来完成。

我就那么坐在帐篷裏面抓耳挠腮地想,想在这个时候,如何才能够拍出一部为老兵们说话的电影来!但是想来想去,依然是找不着头绪。

1930年的7月份,是距离《独立宣言》签订154周年纪念,虽然7月4日已经过去,但是华盛顿还是安排了一些庆祝活动。因为老兵惨案的发生,这些庆祝活动显然无法顺利进行,而一些原来庆祝活动的表演者们也加入了老兵们的队伍之中。

这天,我在帐篷裏面想得头疼,就跑出去散散心。

结果一走出去,就看见一帮老兵们在那里聊天,闲着没事,我也坐在旁边听。

这帮人中间,有一个人是参加庆祝活动的,他正在给身边人讲述一个男人的故事。

“这个男人是美国建国时的英雄!原来他在英国军队中当兵,在对抗法国人的战争中成为了英雄,战争结束之后,他回到了自己的老家,想从此安心地生活,但是那些英国佬却并没有报答殖民地的民众,而是对他们进行了高压手段剥夺他们的权力和自由。这个男人的儿子就参见了独立运动,后来被英国人杀死了。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能够保护家园和家人的方式,就是全力去捍衞自由,于是他带着自己的儿子们加入了战斗……”

说故事的这个人,滔滔不绝,我马上被他的故事吸引了。

“这位先生,你的这个故事很精彩,请问是你编的嘛?”我笑着问道。

“原来是柯里昂先生!”一帮人发现我,都十分的兴奋,讲故事的那个人赶紧给我让出了位子,道:“这不是我编的,这是庆祝活动中我们排练的一个戏剧。我刚才说的这个男人,是历史上真是存在过的,他的名字叫本杰明·马丁,是独立战争时候的英雄!这个故事流传很广,你没有听说过吗?”

讲故事的人十分敬佩的说:“如果我们现在能有这样的一个英雄就好了!”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这个人的感慨以及这个人说的故事,让我眼前一亮!

“我找到了!我找到了!”我一骨碌爬起来,朝帐篷跑去,留下身后那一帮人莫名其妙的脸。

从上午到下午,一直持续到晚饭的时候,我都在帐篷裏面低着头飞快地写着一个剧本,我自己已经被这个剧本搞得热血沸腾不能自已了。

我有万分的把握,如果这部电影拍出来,这场舆论之争将一下子豁然开朗,甚至不用拍出来,光是进行拍摄之前的宣传,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这场舆论之争了。

晚上七点多,在连续工作了一天之后,我终于把那个剧本的初稿写了出来。

“安德烈,我听达伦说你今天一天都没吃东西。忙什么呢?再忙也得吃东西呀!”就在我刚刚写完的时候,柯立芝走了进来。

他看着趴在桌子旁边的我,看着桌子上的笔和墨水,看着放在我面前的一叠文稿,柯立芝顿时两眼放光。

“安德烈,你,你不会把那个剧本写好了吧!?”柯立芝一个箭步冲了过来。

“嗯!”我使劲点了点头,然后把手裏面的那个剧本的封页合上,在上面写上了一行字母。

“《爱国者》!这是你这部电影的名字?”柯立芝读完了我在上面写的之后,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