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底六月初,好莱坞开始热闹起来,各大电影公司的新片也都陆续上映,其中抢风头的有不少电影,但是最后获得巨大成功的,一部是新月电影公司的《小鬼当家》,一部是梦工厂的《捆着我,绑着我》。这两部电影在美国乃至欧洲都掀起了一股强大的观影浪潮。
《好莱坞时报》根据这两部电影的相关情况,推断出梦工厂电影今年的主打可能不是以往的那种沉重的电影,而是走向了轻灵的路线,结果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对。
因为在电影人和民众看来,在《美国的悲剧》和《死亡诗社》没有首映之前,这种说法实在是太草率,因为不管从哪个方面来看,后两部电影都明显比前面的两部电影沉重得多。
因此,这两部电影受到的关注也是前所未有的。
斯登堡的《美国的悲剧》自从开拍以来就一直很低调,记者根本无法摸进他的片场,所以民众了解这部电影都是通过《电影手册》或者是洛克特克电视台得知的,这也无端之间增加了这部电影的神秘性。至于我的《死亡诗社》,媒体更是围追堵截,但是有达伦·奥利弗带领着一帮人守护在片场,记者根本也拍不到东西。
六月中旬的时候,我们的两部电影拍到了最后的尽头。
6月11日,斯登堡的《美国的悲剧》杀青的时候,我手头的剧本还有大概十几出戏就拍摄完毕了。
黑教堂探险、茂瑙的去世,一系列的事情过后,剧组的工作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比以前更加迅速,剧组裏面的每一个人,内心都被一种东西填充,这种东西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每个人都能够感觉到。
胖子说,那是一种责任感。
他说的没错,自从茂瑙去世之后,梦工厂的人对待自己的工作变得更加的积极,更加的用于承担责任。
这是一件让我极为欣慰的事情。
6月20日,斯登堡的《美国的悲剧》剪辑完毕送审,这部电影以G级通过,于第二天晚上在梦工厂的第一影院举行首映。
这一次我没有去首映式,但是听甘斯说首应进行得非常的成功,参加首映是的好莱坞电影人斯登堡的这部电影报以极高的赞赏。
我虽然没有看到那热闹的场面,但是从媒体上面也充分感受到了这部电影带给美国人的震撼。
《美国的悲剧》这部小说,在民众当中知名度很高,某种意义上说,它已经成为了名着。对于这部电影所揭示的问题,所展现出来的对于人性和社会制度的思考,不仅引起了民众的深刻共鸣,也引起了相关社会学者的热烈探讨,本来,这部小说就有极高的知名度。
这就给斯登堡的这部改编过来的电影,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也带来了挑战。
在此之前,就有媒体称斯登堡的这个决定非常的好,但是能不能展现这部小说的神髓,成为了决定这部小说能否成功的关键。如果拍出了小说的神髓,那说明这部电影绝对是一部少有的杰作,但是如果拍摄不出来神髓的话,这部电影将成为斯登堡乃至梦工厂的一个巨大的败笔。
因此,相对于维斯康蒂或者是我,斯登堡身上的压力要大得多。
为了能够让这部电影在精髓上切合原着,斯登堡做出了两件十分聪明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他跑到比沃格拉夫分厂把大衞·里恩找了过来。在把名着改编成电影这上面,大衞·里恩绝对是一个专家级的人物,在好莱坞,没有人是他的对手。
除了大衞·里恩之外,斯登堡还找了一个人,这个人加入剧组之后,让所有对这部电影担心的人都松了一口气。
因为这个人就是《美国的悲剧》的作者西奥多·德莱塞。
德莱塞在美国文学界享有很高的声誉,平时是不怎么喜欢在公众面前露面,更不喜欢和媒体之类的人合作,因为他本人年轻的时候就干过记者,知道这个行当到底是怎一回事,对于娱乐界,这位文学大师更是避而远之。
但是这一次,斯登堡找到他表示要将他一生中最重要的这部小说改编成电影的时候,德莱塞很是激动。他不但表示不对这部电影收取任何的改编费,甚至主动提出想加入这部电影担任这部电影的顾问。
有他在,斯登堡在拍摄的时候如鱼得水,而据说电影的拍摄过程中,德莱塞对于演员、剧本等等非常的满意,电影杀青之后,他完整地把毛片看了一遍,接受记者访问的时候,对这部电影赞不绝口。
有了德莱塞的亲自把关,斯登堡的这部电影在质量上是十分有保证的。
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美国的悲剧》搬上银幕之后,受到了电影人和媒体的一片赞扬声。
“如果说《圣安东尼的诱惑》是斯蒂勒最有代表性的一部电影的话,那么显然《美国的悲剧》是斯登堡所有电影中,最沉重最有思考的一部。《圣安东尼的诱惑》是斯蒂勒在面临生命危险的时候,用一生去思考得出来的东西,厚重得让人喘不过起来,而斯登堡的这部《美国的悲剧》虽然是根据名着改编过来,但是在这部电影裏面,他做出了巨大的提升,实现了超越,他用自己的思考,使得这部电影如同一把锐利的刀子,迅不及防地刺入了我们的心脏,让我们心痛得要命。”
“《美国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杀人犯的故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悲剧,它所展现的,是对于一个社会一个制度的批判,是对于当下这个社会对于人性毁灭的思考。”
“斯登堡在这部电影中,把他一贯善于的对于小人物的表现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在电影中,男主人公的人生历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现。尤其是最后一部分,法官宣判男主人公绞刑狱警行刑的那个长镜头,堪称电影史上的经典镜头。”
“昏暗的光线,长长的走道,主人公在警察的带领下一点点走向那个绞架,绞架的周围都是昏暗一片,只有一缕明亮的光打在绞架上,晃晃悠悠的绞架和男主人公之间形成的那种张力,精彩无比。”
“行刑的过程在表现上也是完美的。斯登堡没有直接把那个惨烈的场景表现出来,尽管如果那样变现的话也具有视觉的冲击力。他选取的镜头,全部都是特写镜头。突然掉下的踏板,剧烈摇晃的绳套、地上抽动的影子、男主人公抖动的手脚、地上的一片安静的羽毛加上行刑间裏面的响声,这样的展现,比直接展现更加的有力量,更加的让人觉得内心沉重!”
“德莱塞先生在看完这部电影的毛片之后,对斯登堡的赞不绝口,称他是好莱坞能够拍出他的小说神髓的不多的几个人。事实上的确如此。《美国的悲剧》,成为斯登堡这几年来的一部总结之作,堪称经典。”
《电影手册》上刊登的维克多·弗莱明的这篇评论,基本上代表了所有人的观点,而且弗莱明分析得很是深刻。
这部电影公映之后,观众也很欢迎,很多人在看了之后,都对裏面的那个主人公报以极大的同情,在他们看来,这个男主人公尽管显得有些忘恩负义,尽管是为了金钱和地位任何东西都不顾,但是他之所以走上这条道路,不是他自己促成的,而是这个社会促成的。
在这一点上,就生活在这个社会之中的民众是深有体会的。
也可以说,《美国的悲剧》中那个男主人公的身上,折射出了所有美国人的影子。
而在票房上,《美国的悲剧》也取得了佳绩。虽然它没有达到《小鬼当家》的成绩,但是也基本上追平了《捆着我,绑着我》,而在厚重度上,显然后面的两部电影都不是它的对手。
斯登堡的这部电影,也让民众对《死亡诗社》产生了别样的期待。
《美国的悲剧》首映的第二天,在经历了几个月的拍摄之后,《死亡诗社》也终于杀青了。
那一天,拍完最后一个镜头之后,剧组一片沸腾。为了庆祝杀青,他们举行了一个小型的酒会。那个酒会,我并没有参加,我开着车,来到了黑教堂的外面。
这个教堂,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样子了。经过了处理之后,它变得很是迷人,而这裏也已经有人负责看守,想进去看看,都是需要经过批准的。
我没有进去,而是站在教堂的外面,看着这个全部用黑色岩石修建起来的建筑发呆。
那一刻,不知道怎么的,我突然怀念起了洛厄尔。这个老头,虽然在年轻的时候干过那样的事情,但是最后,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了他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人。
如果不是他,可能我们早就在血虫的攻击之下变成血淋淋的骷髅了。
我站在教堂外面,点上了一支烟,然后放在了面前的一块石头上面。
“老板,这个教堂经过了整理,反而不如当初那么好看了。”不知道什么时候,约翰·韦恩来到了我的跟前。
“是呀,之前都是被爬山虎之类的东西遮盖了,所以显得很是神秘,现在这些植物被弄掉了,神秘感消失了不少。”我点了点头。
约翰·韦恩看着面前的这个建筑,也陷入了沉思。
“老板,你知道嘛,虽然在这裏面我们差点就丢了性命,但是不知道怎么的,我很是怀念在裏面的那些惊心动魄的时光,想一想,实在是很刺|激!”约翰·韦恩看着我,笑了起来。
“人就是这个样子,有的时候,是需要刺|激的。”我也笑。
然后,约翰·韦恩突然就不笑了,他转过来脸来对我说道:“老板,你说如果把我们的这个经历拍成电影的话,会不会有人看!?”
!
!!
!!!
他的话,如同一枚炸弹在我身边炸响,让我一下子就晕了!
是呀,这么精彩的一段故事,如果拍成电影,绝对会引起轰动,这裏面,有宝藏、有怪物、有历史,更有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如果拍成电影的话,毫无疑问,它将开辟出好莱坞电影的一个崭新的类型。这是梦工厂需要的,也是好莱坞电影需要的。
我站在教堂门前呆若木鸡,然后我跌跌撞撞地跑回了剧组的驻地,把自己关在了房间裏面。
杀青之后的两三天,剧组在整理东西,把所有的东西整理好了之后搬上火车运回去,做的都是一些善后的工作。
以往,做这些工作的时候,我是不会留下来的,毕竟这些都是最后的活,平时我早就回公司开始剪辑影片了。
但是这一次,剧组的人惊奇地发现我不但没有离开,反而是呆在这裏的最后一个人。
在这两三天的时间裏面,我根本就没合眼,咖啡不知道喝了多少杯,在房间裏面飞快地写着剧本。
如此惊醒动魄的故事,对于我来说,实在是太刺|激了。
但是这个剧本,写得很是不顺。最主要的原因,是故事裏面的因素太多了,有宝藏,还有恐怖的血虫,掺和上国家墓葬,乱七八糟的东西混在一起,如果全都写进去,肯定无法分清楚主次,但是如果不写吧,又觉得实在是可惜。
这样写写改改,我是焦头烂额。
而格里菲斯中间进来过一次,他一看到到处都是稿纸就知道我在写剧本了,而当时看着我那个样子,他明白剧本写得并不是很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