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跟着《国家宝藏》,其他电影也是一哄而上。
20世纪电影公司投拍的鲍沙其的《告别武器》这部电影,算是占了一个便宜。因为《最后一个东北军》的缘故,在观众中间引发了观看战争电影的热潮,而只要是内容牵扯到战争的,不管质量好坏,观众都有兴趣。
《告别武器》典型的属于战争电影,而且又是改编自海明威的原着,因此电影首映之后,观众蜂拥而至。
20世纪电影公司在这部电影上很快就受到了巨大的利润回报,票房飘红,但是尽管如此,这部电影在评价上似乎并不是那么的理想。
“《告别武器》这部电影,确切地说我看了之后很失望。虽然20世纪电影公司邀请了海明威先生担任他们的顾问,但是这部电影只能展现出原着五成的風采,我想任何看过海明威原着的观众在观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都会有失望的感觉。”
“和斯登堡导演的《美国的悲剧》相比,同为改编电影,《告别武器》显然要失败得多,它没有体现出原着中的那种深邃,也没有更大程度上感染观众,观众看到的,是一个干瘪苍白的内容。”
“而作为战争片,如果这部电影和《最后一个东北军》相比,差距显然就更大了。《最后一个东北军》以战争为直接的背影,展现出了一种昂扬的内在气质,展现出了国家、军队乃至个人在战争中的生存状态,可歌可泣,令人热血沸腾。但是《告别武器》却如同无病呻|吟一般,虽然裏面也有战争,但是我们丝毫感觉不到战争的氛围,只是在野战医院裏面,我们才因为看到一些伤员而觉得他们生活在战争之中,除此之外,他们歌照唱舞照跳,男欢女爱,风情万种。而众所周知,海明威先生在他的这部作品中,目的不是表现这个,但是鲍沙其先生显然对于这部作品的理解只限于此,因此,不能不让人觉得遗憾。”
“不过《告别武器》至少做出了一个十分有益的尝试,它起码说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在电影界,改编原着是一个看似占了很多便宜,但是实际上却更容易失败的想法和举动,如果你掌握了作品的深邃,如果你能够完美地展现作品的风格并且凭借自己的理解进而出现了超越原着的升华,那你的电影一定是成功的!但是如果你不能表现出原着的神韵,那么你将会遭到观众的一片骂声,会失败得很惨。”
卓别林特意在报纸上撰文,针对鲍沙其的这部电影谈了他的看法,从卓别林的文章之中,可以看出他是十分喜欢海明威的那部小说的,因此对于鲍沙其的改编电影,很是看不惯。
连海明威在首映式之后接受采访的时候也称他对这部电影并不是十分的满意,这更是等于直接扇了鲍沙其一巴掌。
不过尽管如此,20世纪电影公司的高层还是十分满意的,因为他们在票房上大赚了一把。
福克斯电影公司出品,迈尔斯通导演的《雨》,则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迈尔斯通本来最擅长的就是战争片,这一次又藉着《最后一个东北军》的东风,所以电影已经推出就很受关注。
同为战争电影,迈尔斯通的这部《雨》比《告别武器》要成功得多。
迈尔斯通很聪明,他这一次拍得电影,在风格上面和他的成名之作《西线无战事》截然不同。
《西线无战事》是悲剧写实主义,而《雨》却是诗意现实主义。
在这部电影中,他并没有展现出一战的波澜壮阔,而是通过一个班的士兵在战场上的生涯来揭示主题。
银幕上,几乎看不到炮火连天的战争场景,看到的往往是雨幕、浓雾、风声呼啸的原野、森林、河流这样的美丽景色,而那一个班的士兵,就在这些场景中活动,他们完成着战争中的任务,同时也没有忘记享受生活。
他们爱着这个世界,热爱生活,但是最后这些人却一个个死在子弹之下,死在了那些美丽的诗意的场景里。
当死亡和诗意联系在一起的时候,往往是极为震撼人心的。
迈尔斯通在这部电影裏面,以一种十分冷静的镜头在拍摄,电影从始至终几乎就没有什么高潮,但是看了之后,却让人觉得心酸不已。
那些年轻士兵的生命,就如同一朵朵含苞待放的鲜花一样,还没有盛开就先凋零了。生命如此的脆弱,生活布满了荆棘,人们看了这样的画面之后,不得不产生深刻的思考。
迈尔斯通的这部电影,让我十分的喜欢。
迈尔斯通的成功,让福克斯电影公司大喜过望,他们期望着这部电影能够在今年的哈维奖颁奖典礼上能够有所收获。
而其后,包括很多大电影公司的电影也都开始被搬上银幕。
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由卡普拉导演克拉克·盖博主演的《美国的疯狂病》,首映之后票房飘红,有克拉克·盖博在,没有人怀疑这部电影的赚钱能力,实际上,克拉克·盖博主演的每一部电影都是印钞机。
但是这部电影和克拉克·盖博先前主演的电影一样,在艺术性上并没有什么特点。
尽管很赚钱,但是克拉克·盖博本人十分的失望。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面对镜头,这位影星哭丧着脸道:“我已经厌烦了人们叫我花瓶了。我想做一个演员,而不是明星!我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和柯里昂先生合作一部电影,我想让观众看到一个有演技的实力派演员的克拉克·盖博,而不是光凭脸蛋生活的克拉克·盖博!”
他的这句话,完全是肺腑之言,但是我看了之后却忍俊不禁,我倒是想和他合作,可是他的老板同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