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种植土豆和番薯(1 / 2)

<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祖龙这么一说,赵不为意识到事情严重性了。

军队饿到哗变,说明秦国粮食短缺还真不是一般二般的问题。

单靠商业,行不通。

原因很简单。

商业这玩意,只能是锦上添花,不能无中生有。

举一个例子。

市场上只有一百斤小米。

如果不商业化,一百斤小米,就只有一百小米的价值。

但是,如果商业化的化。

一百斤小米就不单单是一百斤小米的价值了,

还可以引申出很多其他价值。

比方说,小米做的糕点,比方说,小米渣子可以拿来养猪,……

很多很多。

在商业引导之下,小米价值比以前拓展了很多。

可问题是,这必须有一个前提,市场上有一百斤的小米。

如果连小米都没有。

商业再牛逼,也做不成无米之炊。

眼下情况也是这样。

秦国小米产量有限,哪怕用上商业激励政策,小米产量还是有限。

原因很简单。

自然规律下,小米产量本身就低。

不及现代社会杂交水稻的十分之一。

这产量如此之地,秦国时不时发生饥荒就不难理解了。

所以,发展商业的同时,必须重视农业。

没有农业的稳稳当当,商业就是空中楼阁。

只能是卖空气!!!

想了一下,赵不为终于明白了。

为什么怯懦激励系统会奖励他一车土豆和一车番薯。

搞了半天,是为应对秦国粮食饥荒来的。

纵观人类历史。

在杂交水稻没有被人发明出来之前,土豆和番薯救活了不计其数的古代人。

原因很简单。

土豆和番薯有共同特点。

容易种活,对土质和雨水要求不高。

基本上有人的地方,就可以种植土豆和番薯。

再一个,就是产量还可以。

虽然比不上杂交水稻。

可是,比小米产量绝对是高不少。

“陛下,秦国国民和军队缺粮问题,我已经想到了一个根本的缓解之法。”赵不为收拾了下激动心情,一脸认真跟祖龙说道。

“什么办法?”

祖龙兴奋问道。

粮食问题,一直是困扰秦国的大问题。

每一代秦国君主,都面临粮食短缺问题,且,没有一个君主完美解决了粮食问题。

如果粮食问题在他手上被彻底解决了,那他无疑是秦国最为成功的一个皇帝。

赵不为没有继续解释,而是掏出一个土豆和一个番薯。

“不为,这两个奇怪的东西是什么东西吗?”

祖龙好奇问道。

“回陛下,这两样东西,虽然其貌不扬,可是,却是稀世之宝,可以彻底解决大秦粮食短缺问题。”

赵不为一脸认真回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