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恢复周室的所谓分封制,还是维持现有的郡县制,对于大秦帝国的延续,能否起到作用,是眼下博士淳于越和太尉李斯两人的分歧所在。
而归根结底,其实就是师古和师今的思想斗争。
博士淳于越认为殷商和周室能够存在长达千年之久,归根在于分封制的优越。
大秦帝国想要延续足够长的时间,那最好是吸取经验,学习殷商和周室之举,他认为前人更加优秀。
可是,在太尉李斯看来,根本不是。
郡县制肯定是要优于分封制的,殷商和周室名义上存在长达千年,可根本上却并不像是大秦帝国这般掌握着足够的实权。
甚至,还达不到像是大秦帝国这般大一统的一半。
凭什么,他们一定要去使用分封制?
那分封的王侯子弟,最终不还是对周王室发难了么。
嬴政这位始皇帝陛下,岂能够愿意这种隐患的存在。
他绝对不会允许,大秦帝国好不容易统治的天下,再次分裂。
最重要的,还是这个师古和师今的思想斗争,谁获胜了,基本上就决定了大秦帝国朝堂很多事情的处理方向。
无法将大秦的思想进行统一,各有各的想法,那么想要办实事,基本上很难的。
这一点,李斯早就有过教训了。
“李太尉,你为何要说我荒唐,乃至于荒谬至极?”
博士淳于越早已经是预料到李斯会进行反对,他更多的还是想要得到嬴政这位始皇帝陛下的支持,当然,若是这大秦国师可以支持一下他,那也是有很大希望的。
师古与师今的思想斗争,他若是能够获得胜利,那今后在朝堂上的话语权,也就能够更大。
试问,谁敢与儒生来引经据典?
殷商和周室这么长的时间,各种文化思想经典,都有所流传。
更何况,还有着那六国覆灭所遗留下来的各种文化思想典籍存在。
只要博士淳于越在此议题中,得到支持,那么他就可以有机会在朝堂上拥有足够的身份和地位了。
假以时日,这朝堂上众多大臣,也将有着儒家的关系存在。
他的影响力,可想而知。
龙椅上的嬴政,神色变得冰冷了许多。
只不过,他并没有直接驳斥。
之前思想方面存在着的各种问题,使得大秦政令的实施有所阻碍,这是他知晓的。
为了巩固帝国统治,皇帝的威严更重,权力更加的集中,从大秦朝堂开始统一思想文化,无疑是极为关键的。
统治黎民百姓,最简单的办法,就是令得其愚昧无知。
当然,嬴政对于大秦子民,肯定不会这么做的。
顶多就是控制那些六国遗留下来的文化思想典籍,让其不影响这些六国遗民。
大秦的文化思想典籍,就会大力弘扬推广,从文化思想方面,来让这些六国遗民更顺利的认同大秦帝国,从而内外共尊帝国,成为真正的大秦子民。
眼下这场思想文化斗争,在朝堂上的爆发,也是嬴政乐于见到的。
这样,他就可以直接着手解决了。
“既然博士有所异议,那就让诸位爱卿来商议,看看该继续维持郡县制呢,还是恢复周室的所谓分封制。”
嬴政大手一挥,直接就让博士淳于越与那些文武大臣争辩。
反正,最终的决定权,还是在他的手上。
就算博士淳于越得到那些文武大臣的支持,那也是没有什么用的。
他,肯定是不会同意使用分封制的。
在大秦帝国建立之初,他就没有同意丞相王绾提出来的分封皇室子弟去偏远之地。
这还只是偏远之地,施行分封制,都被他所否定,更别说是整个大秦帝国实施分封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