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哲接见冯劫和董翳的消息很快传入了列国使节团的耳朵里,不是列国在吕哲那边有多少眼线,而是冯劫和董翳去面见吕哲的时候高出了大阵仗,使这件事情变得人尽皆知。
选择先见秦国那边的人,对冯劫和董翳离去后前去求见的人婉言推延,这就不得不让列国的人好好想想有什么含义了。
秦使和吕哲说了什么,这是列国使节最为感兴趣也是最想知道的事情,他们使尽了相当多的手段,千方百计地的想要获知那次都谈了什么,可是无论是开出多大的价码去收买和拉拢,都没有打听来隻言词组。
开什么玩笑啊!收买吕哲的亲衞甲士,列国是想干什么,难道不知道这种行为相当的恶劣吗?列国的收买拉拢不但没有收获,反而招来了吕哲派人进行最严厉的警告。
吕哲的警告并不能达到杜绝的效果,毕竟出钱买消息在华夏大地上已经有了一千多年的历史,在之后的历史中还会再继续出现。
不能大肆的用财帛收买,那么列国就针对甲士的亲人进行操作,严密关注列国举动的燕彼将列国的这一行为上报,吕哲本是想要将那些出面的列国人抓起来杀掉,可是不但燕彼,包括蒯通、萧何等等在旁的人都是出言劝阻。
杀人是最野蛮的做法,他们这一势力崛起的时间太短,军力鼎盛已经个列国很深的印象,动辄杀人就要造成恐慌,也让列国抓住借口宣传吕哲这一个集团是兽类之邦了。
出演劝阻的人是出自好意,不过心思并不多相同,有人很想试试保护吕哲的亲衞甲士会不会经不住诱惑,干出出卖吕哲的事情,若是有人出卖消息,那么就早早的让那个人人间蒸发,也省得在吕哲身边埋下足以致命的隐患。
心思端正如萧何和郑君,两人的想法则是比较干脆,一个势力不能光是拥有无力,总是还要有值得称道的礼仪,华夏历史上收买拉拢从来都不会断绝,反应太过激烈势必惹下话柄。
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大概就是这么一类的说法,因为使者代表着一个国家。
“什么?已经警告一次,对方不收敛我只能当做没看见,这是诸侯该有的度量!?”吕哲很错愕,这都是什么说法,这种思维又是怎么一个回事?
列国使节团带来的随从代表着使节的脸面,吕哲要是不想让所有国家都提示,选择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才是正确的做法。
“太过强硬,会自绝于人。”郑君说着看了看左右,似乎是想获得支持,见到萧何颔首,郦食其微微点头,这才继续说:“主上已经是八个郡的君主,适当地在列国那边展现宽容,不是软弱的做法。”
什么鬼道理啊?有着现代思维的吕哲做事相当的简单,谁做出不利的事情就该从肉体和精神上给予消灭,一再的忍让不是礼仪,会使人得寸进尺。可是他需要给臣下留点面子,如郑君站出来发言的次数在他们这一势力中很少见,郑君站出来,南郡本地的番贤、陆南、贾平等在核心任职的人也开始要活跃,这对于这个势力来说是一件好事。
为什么呢?文臣之中早先只有蒯通和燕彼表现得最为活跃,其余人的人并没有什么活跃度。
一些原本不活跃的人在吕哲南征长沙成功将百越的五十万人歼灭,季布和骆摇也率军占领闽南郡、南海郡之后,他们开始活跃了。
之前的不活跃是他们认为吕哲的根基没有稳定,认为前途未卜之下心裏发虚,因此将自己藏了起来。到了现在只要是明眼人都能看出吕哲在去除掉南方百越的威胁之后,九江郡和庐江郡或许还有变量,可是哪怕最不利的结果也能保存南郡、苍梧郡、长沙郡、衡山郡,怎么也能称霸一方,他们怎么还愿意继续深藏,是该展现自己的存在了。
对于多数人的变化吕哲看在眼里,蒯通和燕彼也明显发现了,他们心裏可能对开始活跃的人有着这样那样的看法,可是从某些方面来说哪能不知道这些人的活跃代表着什么。无非就是吕哲完全被看好了,他们这一势力站稳脚跟了,愿意展现自己才能的人开始巴望着能分到一些利益,在中枢才会表现活跃想要获得自己的话语权。
心裏可能会不喜,甚至是稍微的厌恶,但是吕哲是君主,君主从来都不能按照自己的喜好来做出决定,该选择的是对势力有助益的那一面,所以不但不能表现出内心裏的不喜和厌恶,还要适当的进行鼓励。
人是群体社会,政体就是由多数人来组成,以至于事情从来都不止有白与黑,灰色从来都佔着很大的面积,吕哲欢迎更多的人来展现自己的存在,相信蒯通和燕彼也是抱着支持的态度,因此才会在那么多人想要展现存在感的时候选择默默站在一旁。
但是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吕哲是欢迎更多的人凑过来,可是不会允许任何人来在大是大非上改变自己的意志,所以有人提出应该停止袭扰即将联姻的楚国这个议题,吕哲立刻抬手阻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