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进击的文官(1 / 2)

吕哲统治下的国家,她的民政体系是一再随着实际需求发生变化。最初时期因为缺乏文官的关系,吕哲无人可用的状态下,基本是攻占一地对原有的官僚留用,后面渐渐从民间在野文士那里招募了一些人做官,才算是将民政体系的框架搭起来。

任何从草莽崛起的势力,这样的势力在起初真心是不会有多少文职的人可用,那是一种阶层的限制,古时候学武容易识字难是一种普遍现象,一直到天朝立国之初都是这样的现状。

草莽阶层崛起的势力,只有势力发展到攻掠一块地盘,首领有足够开阔的视野针对民政体系的需求招募文士,该势力才会从单脚走路变成双脚迈步,有了民政体系甭管是否高效,实际上文武相辅的势力也才像点样子。

历史上只注重武力而忽视文事建设的势力,基本上都是成了别人的垫脚石,翻开史书仔细查阅会发现绝对没有任何的例外。作为第一个揭竿而起的陈胜是如此,赤眉樊崇、黄巾张角等等角色,哪一个又不是成了踏脚石?而踩着他们上位的人基本是门阀世家。

世家没有百年乃至于是千年历史难以称“世”,他们就是在各种改朝换代中为各个枭雄提供优秀人才的家族。每当改朝换代来临之际世家就会活跃起来,进行一种叫“良臣择主而仕”的盛会,若说率先揭竿而起的一些人是开启乱世的先锋军,他们就是霍乱天下的主力军。

门阀有两种,一种为文阀,一种为武阀。

文阀一般是和平时期较多,以一个家族或多个家族形成一股联盟,他们在朝中出任多任多人的高官,长期处于高官显位形成一种多家族勾结的圈子,又利用手头上权力的便利栽培一帮鹰犬。作为例子的文阀在东汉末年就有一个,那就是四世三公的袁家,东汉末年政权崩溃之后,袁家的袁绍和袁术也才能先于各方诸侯成了气候,于天下动荡的初期占据各种各样的优势。

武阀在历朝历代相对比较多,武阀又分大与小,武阀与文阀唯一相同的就是门生故吏非常多,不过相对于文阀,武阀的关系网一般是在军方。

各个朝代的末期,武阀是作为未灭亡帝国的在任武臣,可以是各地方边塞的驻守重将,也能是各州府的军事首脑,他们通常是罔顾需要守护国家的职责,或是眼睁睁看着暴乱四起下的帝国溃灭,又或者是直接参与到毁灭国家中去,更可能是他们直接导致帝国四分五裂,然后各个武阀再角逐出一个新的皇帝出来。

世家和门阀的出现在上古先秦时代并不多见,哪怕是有世家或者门阀实力也相对有限。门阀和世家开始崛起的历史阶段是在东汉,尤其以东西两晋之后的南北朝最为猖獗。

杨隋的建立是个开端,杨隋立国之后一直在打压世家和门阀,可惜的是效果有限,杨隋也因为针对世家门阀的打压最终导致强力的反弹最终亡国。

陇西大门阀的李唐取代了杨隋之后,对世家门阀的警惕产生,可是李唐担忧自己的帝国会像是杨隋打压门阀和世家遭遇反弹导致亡国。李唐也就选择走向一个极端,那就是培养新的门阀、打倒老牌的门阀,一再重复这样的动作,最后帝国毁灭于新门阀和老门阀的共同发力之下。

单独拿杨家和李家出来说,那是吕哲近期一直在寻找一套平衡政策,杨阀与李阀是建立在国家环境重视武人的情况下,他们又是因为在军方根深蒂固才有为祸天下的条件。而当时的环境下并没有文官能够与之抗衡或者抵制,那么一套关于文官与武官能够形成制衡的策略就显得关键。

吕哲建立起来的帝国,她现在呈现的现状是武官集团过于强盛,文官集团又显得相对羸弱。

大开拓时代武官集团强盛是必然的现象,毕竟君主和国家就是需要依靠强大的武力不断攻灭和兼并敌国,没有强悍的武官集团率领军队东征西讨又怎么能够办到?可是往往强盛的武官集团就好像是一个炸药包,炸药包要是丢向敌人那是极好的事情,炸药包要是在自己手里炸了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任何事情都要有一套防范于未然的考虑,盛极而衰很多时候并不是说强大到一定的临界点就会变得衰弱,是强盛到一定的程度内部恩怨纠葛太多,因为一系列大大小小的纠葛或是仇恨导致内乱。

武人解决人员纠葛的手段通常很直接,私底下的斗殴攻杀导致灭门之祸的例子屡见不鲜,那并不取决于在任君王是否压得住或者压不住,而是武人强盛到一定份上必然产生的骄纵。一旦武人的矛盾的到了要用私人力量灭掉对方满门的时候,实际上武人集团已经是失控了,那么只有在武人集团之外给于足够的压力才能致使他们投鼠忌器,这样一来不止是君王要有一定的威信,武人集团也该有强劲的对手才行。

说现今帝国的文官集团羸弱不是在开什么玩笑,其实那也是吕哲亲手操作得过于偏执导致。目前的帝国文官集团能够站得住脚的也就是执政府和地方民政机构,到了列国完全被兼并,未来几年的战事程度也会降低,一种新的层面就将出现,说什么也是该稍微调整一下了。

历朝历代中,观看各个部门绝对会发现一个现象,不管是中枢还是地方,文官任事的部门要远远多于武官任事的部门。在吕哲的帝国中,武官任事的部门却是要多于文官任事的部门。拿帝国目前最重要的三个要害部门来说,执政府、将军府、太尉署就只有执政府是属于文官的领域,将军府和太尉署却是全然由武官把持。这种现象在大开拓时代会是一种好事,但是也注定文官会在国策制定和中枢话语权中没有与武官争锋的底气。

吕哲要的制衡并不是要打压武官集团,他就是想要适当地增加文官的话语权,让一些文官也能有底气在制定国家发展策略的时候敢于开口说话。所以让文官插手军事部门不可取,让文官来主政军事部门更是没有想过。

为了达到提升文官一些地位的目的,吕哲下手的方向是扩大执政府的规模,一些行政地位上也给予加强。

执政府有一名执政官,执政官统筹帝国民政相关,担负着整个帝国民政规划、监督、建设的萧何,他当了六年的执政官直接是因为过于操劳和压力沉重变得两鬓斑白,不止一次请求吕哲可以适当地针对执政府进行改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