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试手补天(1 / 1)

银装素裹,海晏河清。年初的一场大雪,到现在都没有化净,汴梁依旧如往昔般繁华。驸马府上,潘意喝的面红耳赤,几个家将跪坐在下面的桌前。这些人对他绝对忠诚,是潘家时代流传下来的亲兵,很多人的祖辈就是潘意当年纵横天下时候,身边护卫的亲兵。他们目光坚毅,看向上首的潘意,这个人是他们的主人,虽然外表俊朗但是早就没有了郑王的英雄气概。他此时窝窝囊囊,竟然只是因为一个商贾之子,就将这王孙贵胄欺辱成这般模样。主人如此差劲,这些汉子也兀自羞耻,很多人早就憋着劲,想把杨霖碎尸万段。一杯苦酒入喉,潘意眼色一狠,咬牙道:“潘青!”一个魁梧汉子起身,到中间抱拳道:“属下在。”“我要你取杨霖小儿狗命,记住,不许用刀剑,不许用毒,不许留下证据,我要他死于意外!”潘青狞笑一声,转身离开。----送走了刘清水,杨霖仔细揣摩了一番,暗道这事可能不是这样简单。小刘贵妃不像是那么闷骚的人,而且也没有表现出对自己的好感,她见自己究竟是什么事?难道事情牵扯到宫闱秘事...她想借自己的力量帮她除去竞争对手?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自己还是置身事外的好,毕竟目前的头等大事是夺权挽救靖康浩劫。自己和小刘贵妃,并无什么感情,充其量不过是眼馋她的倾城美貌。刘清水刚走,宫里便来了内侍,传杨霖入宫觐见。杨霖刚想对人家妃子下手,正主就来宣召,让他心虚不已。传话的内侍是杨戬的手下,杨霖仔细追问了一会,两个小内侍只推说不知何故,但知官家和蔡京都在。蔡京也在?杨霖顿时放下心来,这个老贼只要在,保准不是什么坏事。杨霖穿好官服,来到文华殿,赵佶罕见地正在和宰相商量国事。杨霖十分好奇,风流天子竟然也有敬业的时候,上前行礼之后,赵佶说道:“杨爱卿来的正好,契丹遣使来朝,预计这几天就到了,朕和蔡相商议之后,决定由你接待。”契丹使者,这个时候又不是送岁币的时候,他们来作甚?看到杨霖眉头一皱,蔡京笑道:“文渊,这次契丹使者,是来调停我们与西夏的战事的。”宋徽宗一朝,对西夏的战争,总的来说是赢多败少。尤其是拿下横山之后,更是占据了绝对优势。横山一带对于西夏,就像是燕云十六州对于大宋一样,占据之后是进可攻退可守。蔡京为相之后,开始对西夏用兵。去年五月,陕西转运使、知延州陶节夫,出兵进攻石堡砦,夺其粮食窖藏,筑城堡以守。石堡砦是西夏重地,夏人称其为“金窟埚”,夏崇宗李乾顺大怒,出动铁骑与宋朝相争,被宋军击退。六月,夏军与宋将折可适战于灵州川,又被三年无饷的宋军击败。十月,李乾顺遣使向宋朝请和,遭到拒绝后,被迫集聚四监军司兵力,向宋朝泾原等州发动进攻,包围平夏城,又攻镇戎军...西军奋起反击,数次击败夏军。这些振奋人心的战报,杨霖是知道的,没想到西夏被打的没了办法,竟然求到了契丹的头上。蔡京与童贯开边之功,是抹不掉的,正是他们一内一外,将西夏打得喘不过气来。杨霖沉思片刻,问道:“招待契丹使者事小,这次他们为夏贼而来,却是棘手的很。”赵佶显然也是十分为难,自己登基以来捷报频传,神宗几次出击西夏都折戟而归,唯独到了自己形势一变,大宋不断蚕食西夏国土,再过几年它就快消失了。可是契丹的威胁就在那里,若是和他们撕破脸皮,燕地辽人南下,恐怕又要重蹈澶渊覆辙。杨霖暗暗湿使了眼色,询问蔡京,蔡京微眯着眼,轻轻摇头。杨霖马上开口道:“陛下,西军开边之功,是我大宋自太宗太祖之后,绝无仅有的傲人战绩。此皆因陛下乃是帝君下凡,仙运缭绕,更兼文治武功远超寻常帝王,照臣看来收复燕云也屈指可待。”“再说那夏贼,本是大宋臣属,不念君恩却要悍然自立,本就是大逆不道之辈。若是不趁势将其屠灭,西北群豪必回效仿夏贼,则我永不得安宁矣。”“区区契丹,化外之民,凶蛮似兽,不通礼法,竟然妄图干涉为大宋朝政。微臣以为,此事断不可给契丹人好脸色。若是契丹敢南下,微臣愿领兵北上,有陛下神霄玉清王者、长生大帝君的庇佑,何愁不能收复故土,席卷幽燕!”“杨卿以为,我们大宋能打赢么?”赵佶语带犹疑。杨霖仰天大笑,抱拳道:“陛下!仙班下凡,驱狼逐兽,不是探囊取物?”赵佶被他一阵吹捧,尤其是拿出了帝君下凡那一套,说的心花怒放。当即说道:“此事交给杨卿处断,朕无忧矣。”蔡京和杨霖,一大一小两个权臣,目送着皇帝回到宫内,这才转身并排走出文华殿。蔡京背着手,低声道:“文渊,你今日可以让陛下不同意契丹说和,却不该大包大揽呐。契丹虽然没有了当年的凶猛狠戾,也不缺马背上的厮杀汉,万一真的起了战事,这口锅你可不好摘了。”未虑胜先虑败,这是官场老油子的哲学,杨霖对此并不反感。但是今时不同往日,要是如今是李二那种盛世,自己当然要一心求富贵保住小命第一位。但是现在是北宋徽宗赵佶当朝,不能一味地苟着奸猾,杨霖嘿嘿一笑:“恩相,这江山如此富丽多娇,我等活在云锦之中,享不尽的风流富贵,总得有人出来担当一下。”蔡京眼中诧异一闪而逝,转头看着一向奸猾的杨霖,目光中多了一丝问询。阴沉沉的天空上乌云密布,壮阔的皇城之中,杨霖挺直了腰杆,宽松的官服迎风猎猎,飒然一笑:“男儿到死心如铁,学生不才,常有当仁不让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