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就是皇帝,统御四海,号令天下。泱泱华夏,自从始皇帝扫清六合,便没有土皇帝一说。杨霖现在已经很自觉地把自己当做这个天下的皇帝了,所以他对西南的这些人深恶痛绝。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秦时已经废除的奴隶制,竟然还在西南大行其道,是可忍孰不可忍。汴梁街头,茶楼酒肆,食客们谈论的最多的,还是北边的战事。至于西南,没有几个人放在心上,北虏才是强敌,是几百年来的共识。事实上,盛唐以后,汉人从未像现在这样扬眉吐气过。几场大的胜利,被文教司通过邸报一宣传,已经将举国的情绪调动起来。杨霖还没有收到西南的公文,但是他已经下令,几乎和方七佛想要的请命内容一样。正如他在明堂和官员们说的一样,要用一次血的清洗,换来西南千年的长治久安。汴梁城内,百花齐放,香气浓郁。春到汴梁,既没有大理黔中那样的浓烈,也没有北境那般迟钝,这儿的三月春色,正是一年中最俏的时节。杨霖骂骂咧咧地,还在抱怨刚才的蹴鞠比赛太水。“买了吧?这几个货多半是自己开了盘口了。”杨霖气咻咻地说道:“我看他们是想毁了开封球市。”陆谦不以为然,笑道:“那扬州队,本来就是十三个球队里比较弱的,输给开封这样的大热门,是合情合理的。”在他身后,是种归夷和蔡灵宝还有灵云、黄玄芝四个少女,全都兴致勃勃地在街道两侧乱看。前面两个都是出身豪门,家中所用都是自己订做的,反倒对街边的小玩意十分感兴趣。蔡灵宝还好,毕竟是开封府长大的,小桃子种归夷就活泼多了,东凑凑细看看,眯着眼跟掌柜的问价。这样的小姑娘,俊俏可人,笑起来十分好看。沿途的掌柜也都笑着作答,即使知道她们不会买,也都没有丝毫不耐烦。四个妙龄少女,青春无敌,走在一块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杨霖看了看四周,道:“汴梁最大的优势,就是人口多,你走南闯北这么多年,可曾见过一个和汴梁一般的城池。”陆谦摇了摇头,语气十分肯定:“漫说个汴梁齐平,便是接进的都没有一个。东京汴梁,实乃大宋腹心,一城可抵半个大宋。”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是杨霖知道,大宋独肥开封的做法,确实太过分了。如今五都设立,稍微缓解了一下这种局面,但是汴梁依然在扩张。四通八达的商路被杨霖开发出来以后,大宋更加富庶了,汴梁也随着无数胡人的涌入,规模逐渐变大。在吸收了这些行商带来的财富之后,更上一层楼。“不管是哪里,最缺的都是人手,有人才能有其他的,人是万物之本。”杨霖叹了一口气,说道:“可惜鼓励生育也要等十几年后才见着效力。”现在的大宋,有的是机会,也有的是门路。只要你不是太懒,总能找到一个谋生之路,这是古往今来未曾有的局面。这就是前无古人的盛世的开端,只要肯劳动,就饿不死人,听上去简单,其实是后世千年之后,许多国家都没有实现的事。一行人走走逛逛,稍微有些累了,便进到一个茶楼。帘子一放下,本来还规规矩矩的四女,就欢脱了起来。种归夷干脆钻到杨霖怀里,搂着他的脖子,抬头俏脸,嘟嘴道:“我不要回府,我还没玩够。”杨霖看了一场烂球,又走了这么久,口干舌燥,自己倒茶道:“不回府去哪?马上就要黑天了。”蔡灵宝在一旁,下巴搁在桌子上,咬着半边茶杯道:“我听说艮岳是汴梁最漂亮的地方,我还没有去过一次呢。”“艮岳?”说起这个地方,杨霖嘴角不禁一笑,这是他一手打造的园林。艮岳也是杨霖踏入大宋权力漩涡中心的第一步,正是修建这个园子,让他成为赵佶的宠臣,一步登天。即使是在冠绝天下的汴梁,那里也是最光彩夺目的所在,人间若是有仙境,一定是在汴梁,仙境若是有洞天,一定就是艮岳。现在偌大的园林,只有三个人还有伺候她们的寺人宫女居住,可以说是最可惜的地方。当初杨霖曾想,将这个帝国带入正轨,但是到了最后才发现,只要赵佶在帝位,大宋就一定会被他带着跑偏。现在赵佶已经被自己送上了“天”,这个一手打造的绝妙园林,为什么不能让自己的侍妾游玩?看着四个人可怜兮兮的目光,杨霖心中一动,摸着小桃子的脸颊,宠溺地道:“那好吧,我们夜游艮岳。”种归夷握着双拳,欢呼一声,在场的人都笑靥嫣嫣。夜色已至,艮岳的灯光次第亮起,一些宫女看得呆了,自从上皇被赶出去,还是第一次在艮岳燃起灯火。厅内轻纱飘舞,上风处放着两只熏炉,炉中香气四溢,如兰似麝,衬着如水的月光,宛如仙境。玻璃在大宋并不罕见,西域商道让这些稀罕物更加普遍地流入中原,台中的灯盏上都加了玻璃罩,淡黄的光焰在风中微微摇曳,隔着浅绿的玻璃,透出水晶一样的光泽。沾了杨霖的光,郑后和两个小帝姬,也跟着他们一道,在厅内聚餐。她们天天被郑云瑶带出去玩耍,跟小姨夫十分熟稔,唧唧喳喳比当时在皇室还要活泼。头顶上皎月高悬,铺洒在大地上,杨霖喝着酒,感受到一道目光。抬头一看,郑后正在盯着自己,神思不属不知道想些什么。她竟然没有发现自己看她,杨霖心中一笑,这个旧日皇后,似乎已经发现自己的野心。这小小的艮岳,并没有限制她的眼光,看得确实十分准。郑云瑶最近,性子温婉了些,多半也是这个姐姐的功劳。终于感觉到杨霖目光,郑后脸一红,玉脸生晕,笑着举杯朝他比了一下。杨霖也举杯,一饮而尽,低下头思量起来:天下都知道我杨霖要做皇帝了,天下人不知道有几个和郑后一样识时务,又有几个要为赵宋死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