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中原人心(上)(1 / 2)

大宋权相 吴老狼 2943 字 7个月前

“唉,可惜,可惜,实在太可惜了!中原人心,毁于一旦啊!”“好不容易有几个心怀大宋的北方汉人表率出现,却输得这么快……可惜,实在太可惜了。”“北方那些人本来就快忘记我们大宋了,这件事过后,只怕极少数那些记得我们大宋那些汉人也会被吓怕了。可惜啊!”“要是归顺我们大宋诚意最足的李璮也完了,那我们大宋好不容易在中原争取的人心就彻底完了。”

时间回到南宋景定三年的六月初,虽然曹世雄军北上接应李璮还没有消息,但是随着张邦直、李毅和戴曲薛等归依大宋的汉人世侯被蒙古击败的消息先后传来,南宋朝廷内部也响起一片接一片的惋惜之声,除了已经是非主流的投降派大臣外,主战派和中立派都觉得这件事实在令人惋惜,认为大宋错失了一个极大的争取中原人心的机会。个别激进派甚至还冒出了对贾老贼保守作风不满的声音,“真不知道贾少傅怎么想的?他如果亲自领兵北上增援那些心怀大宋的汉家子孙,他们至少不会输得这么惨啊。中原的汉人也会觉得我们大宋还记挂着他们,没有忘记他们。”而冒出这些声音的人里,代理吴潜左丞相职位的李芾就是其中一个……

别人抱怨贾老贼都是在背后,贾老贼可以装听不到,李芾却是够胆子也有机会当面向贾老贼抱怨,这一天下午,李芾向贾老贼汇报了一通南宋官员的风纪情况后,就抓住机会向贾老贼问道:“贾少傅,前段时间你直接从临安派遣军队,乘船走海路北上接应李璮将军,不知道可有消息传来?”

“还没有,算时间和路程,至少要到这个月的下旬才能有准确消息。”贾老贼随口回答着翻看李芾对南宋官员腐败行为的监察情况——很不幸,贾老贼的四大走狗廖莹中、韩震、宋京和翁应龙全部榜上有名,还好这几个走狗也知道现在的监察御史头头李芾不好惹,行事比较收敛,总算没做出逼着贾老贼非对他们下手的事情,贾老贼还能睁只眼闭只眼装糊涂搪塞过去。

“少傅,请恕下官多一句嘴。”李芾也不知道是不是吃错了药还是真想招贾老贼做女婿,总之这次回临安后对贾老贼的态度就是客客气气的,竟然还摆出恭敬的态度向贾老贼说道:“下官认为,在这一次的北方世侯弃蒙归宋事件中,少傅你的反应太过缓慢,手段也偏软,错过了争取中原民心的大好机会,实在可惜。也不知道少傅对此事如何作想,这可不像少傅平时对汉人同胞和鞑子的态度啊?”

“本官也想亲领大军北上,藉着这个机会光复中原,可本官现在走得开吗?”贾老贼头也不抬地答道:“皇上病重,丁大全靠不住还故意捣乱,吴丞相也病倒了,本官再离开临安,临安城里要是出了事怎么办?再说了,大军一动就是金山粮海,现在大宋的国库收支平衡刚扭转那么一点,要是本官在这个时候发动大规模北伐,大宋国库里那点铜钱马上就能花个精光,淮西的水灾怎么办?江西那边的洪灾和广南东路的台风灾害怎么办?还有全国都在拓展道路繁荣商业,没钱拿什么修路建桥?前段时间的平价放粮,贴补粮食价格的钱也是从国库里拿出来……”

贾老贼絮絮叨叨的数落了一大堆,李芾却静静地听着没有半点抱怨,脸上甚至还逐渐流露出钦佩神色。贾老贼数落了一大堆后,终于归结道:“总之大宋现在到处都在花钱,国库没钱又不能向百姓加税,难道想让本官学丁大全那样滥发会子,变相剥削百姓吗?”

“下官明白少傅的难处了,下官也钦佩之至。”李芾由衷的答道,又叹息道:“可惜了,如果李璮和张邦直他们晚几年动手,胜算就要大上许多。”

“是动手得太早了。”贾老贼也是一声长叹,缓缓说道:“本官没有全力支援李璮他们,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原民心啊,没有民心基础,大宋军队主力即便北上也难以得手。”李芾黯然无语,他这两年一直呆在淮西边境,中原百姓对大宋究竟还有多少向心力,他比谁都清楚。

“李大人也不必太过担心,张邦直他们也不会是白白牺牲。”贾老贼看出李芾的失落,便安慰道:“只要忽必烈配合给本官制造机会,本官就还有一个办法利用这件事再度笼络中原民心,至少能消除张邦直他们失败的影响。”

“少傅有何妙计?”李芾眼睛一亮,赶紧问道。贾老贼微笑,暗暗盘算是否该把自己的毒计告诉李芾,可就在这时候,郭靖从门外飞奔进来,将一张由信鸽带来的纸条递到贾老贼面前,紧张道:“少傅,李庭芝将军转来的大都细作急报!”

“终于有消息了!”贾老贼一跃而去,一把抢过纸条细看,只看了两眼,贾老贼马上大笑起来,“好,好,忽必烈果然下旨把张邦直、李毅和戴曲薛三人的全家押赴大都当众问斩了——忽必烈还真够配合啊。”

“贾少傅疯了吗?”李芾在旁边看得傻了眼睛,心说贾老贼是疯了还是傻了,忽必烈把张邦直等心向大宋的汉人世侯全家押到大都当众砍脑袋——贾老贼竟然还能乐成这样?

“郭靖,快,快去把宋京给本官叫来,让他马上到这裏。”贾老贼大笑着命令道。李芾又是一愣,心说宋京不是贾老贼的专用使者吗?怎么突然这么急着叫他?谁知郭靖答应一声飞快出门时,贾老贼却又摇头叫道:“郭靖,等等,不要叫宋京了——那小子太油滑,不适合去办这趟差使。”

“遵命。”被贾老贼差使得团团转的郭靖无可奈何地停下脚步,等待贾老贼重下命令。贾老贼则喃喃自语道:“该派谁去呢?这个人得对大宋忠心耿耿,胆大心细,耿直无私,对鞑子不卑不亢,对北方汉人心怀同情,还得擅长口才,能够随机应变。最好形象容貌上也要端正些……”

“贾少傅,如果你想找这样的人,下官倒可以为你举荐一人。”李芾插话道。贾老贼大喜问道:“谁?大宋还有这样的人才?本官居然不知道?”

“常州通判陈炤——他虽然只是一个八品官,但他的气节品德完全能满足你刚才说的要求。”李芾恭敬答道:“还有常州知府姚訔,也符合贾少傅的条件,同样是个罕见的人才。”

“陈炤?姚訔?”贾老贼还是第一次听说这两个名字,但考虑李芾的为人,贾老贼还是微笑道:“既然他们能让李大人你这个天下闻名的大清官都赞不绝口,那么一定是清官能臣,都值得重用。”李芾谦虚一笑,心裏却着实受用,李芾又问道:“只是不知道贾少傅准备派他们去做什么?可要下官派人去传他们其中一人来少傅面前听用?不知少傅打算用他们其中那一人?”

“让他们来临安?时间上来不及了。”贾老贼摇摇头,沉吟道:“既然姚訔是一府之尊,那就暂时不能随便调动他,让陈炤去吧。李大人,麻烦你去吏部把陈炤的履历提出来,本官保他一个国子监司业的官职,再派宋京去常州给他送委任状并交代细节……”说到这裏,贾老贼一拍桌子,意气风发的大喝道:“让陈炤代表大宋出使大都,替本官去见忽必烈!”

……

机缘巧合,于是乎,在李芾偶然举荐和贾老贼一拍桌子独断专行下,南宋常州府的从八品通判陈炤便糊里糊涂连升三级变成了国子监司业,还更加糊里糊涂的成了大宋派赴蒙古的国使。不过最让陈炤本人郁闷的是,等他知道自己已经升官的时候,宋理宗的圣旨、国书和贾老贼交代的任务,还有陪同他出使蒙古的太常寺官员随从,都已经被贾老贼的走心腹狗宋京直接送到了他的面前,差不多等于是用刀架在他脖子上逼着他去大都……

“宋大人,出使蒙古既然是朝廷的意思,那下官也不敢违抗,定然尽心尽力办好与蒙古交涉的差使,决不给大宋朝丢脸。”陈炤向宋京拱手说道:“但下官有一个请求,希望宋大人同意。”

“陈大人有什么要求尽管说,是不是嫌经费拨给太少?这个下官可以帮你疏通。”用不着冒着生命危险去蒙古出差的宋京拍着胸膛向自己的替死鬼陈炤说道。陈炤答道:“非也。事情是这样,下官糟妻早逝,仅有一名独子年方六岁,平时下官都是亲自辅导养育于他,如今下官奉命北上千里,仅留幼子在常州无人照顾,下官实在放心不下,所以想把幼子一同带去大都。一来便于下官照顾爱子,二来也可让孩子长长见识。”说到这,陈炤露出欣慰的笑容,微笑道:“宋大人,不是下官自己夸口,我这孩子三岁就能吟诗,四岁能念《春秋》,在常州人称神童,是下官心头的最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