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以牙还牙(1 / 2)

大宋权相 吴老狼 2415 字 7个月前

天渐渐黑了,还洒起了涓涓细雨,又过片刻,正在向绵州缓缓而进的李德辉军必须得打起火把才能照亮道路,李德辉估算距离,发现自己的军队距离绵州已经只有不到三十里路,李德辉心中不禁暗喜,忙命令道:“传令下去,可以加快行军速度了,子时以前,一定要赶到绵州城。”

命令传达下去,李德辉的队伍前进速度陡然加快,天上的夜雨却下得更大,渐渐已成滂沱之势。见此情景,李德辉更是欢喜,暗道天助我也。不过李德辉心中始终还有一块心病,反覆思量后,李德辉把副将杨大渊叫到面前,低声吩咐道:“杨将军,我要你亲自率领一队骑兵上前,侦察绵州城动静——要是刘安凤那个小贱人在今天进了绵州城,那我们就糟了。”

“李大人,末将觉得没必要这么麻烦吧?”想到要在冰凉刺骨的夜雨里来回跑上几十里,杨大渊就满肚子的不情愿,提出质疑道:“如果刘安凤那个小婊子进了绵州城,以李进的脾气,只怕早就提兵来和我们交手了,何必等到现在?”

“话虽然有道理,但小心驶得万年船,还是谨慎一些的好。”李德辉摇头,又说道:“本官觉得杨将军你最好还是亲自辛苦一趟,带着几十个骑兵先到绵州城外看看,如果绵州城风平浪静,那就证明刘安凤那个小贱人没有进城。如果绵州城全面戒备,那我们就得小心了。”杨大渊本还想推辞,李德辉却提高了声音,“杨将军,这是军令,难道你想违抗军令?”

“末将遵命。”杨大渊被逼无奈,只好一边在肚子里操着李德辉的十八代祖宗,一边带着五十名骑兵轻骑向北,去绵州城下探察动静。自然的,凡是被杨大渊挑中的骑兵无不在嘴上对李德辉全家破口大骂,肚子里却在大操杨大渊的奶奶——你奶奶的,你去当苦力凭什么要拉上老子?

骂归骂,军令还是得执行的,顶着击面生疼的雨点和吹得人骨髓生寒的夜风,在泥泞湿滑的道路上向前走了十来里路,救星忽然来到,一支十人队的李德辉军斥候撞见杨大渊一行,互相辨明身份后,那斥候十夫长禀报道:“杨将军,天快要黑的时候,我们在绵州西南二十里处遇见牵着马匹的一男一女,看他们的衣着,很像是从成都逃出来刘安凤和那个张通。”

“那你们上前确认没有?”杨大渊紧张问道。那斥候十夫长抱拳答道:“小人们试图上前确认他们的身份,被他们发现,那个男子立即拉着女子上马,逃往绵州西面的涪城方向去了。当时那个女的还大声哭喊,说她一定要去绵州,要那个男的放开她,不过那个男人硬拖着那个女子上了马跑,我们放箭射杀他们,可他们跑得很快,都没射中。”

“肯定是他们了。”杨大渊一拍大腿,欢喜说道:“昨天我们去追杀刘安凤那个小婊子的骑兵也说过,那个小婊子跑错了方向,跑到绵州西边去了,你们在那边撞见她,证明他们根本还没进绵州城。”说到这,杨大渊大叫道:“弟兄们,可以回去交差了,刘安凤那个小婊子根本没进绵州城。”

“噢——!”杨大渊带来的几十个骑兵一起欢呼,赶紧随着杨大渊奔回来路,去向李德辉交差。——可这些人并不知道的是,那所谓的一男一女跑到没人的地方后,马上脱掉身上的衣服扔了,换上蒙古军服,又大摇大摆地跑回绵州城里去了……

……

和杨大渊估计的一样,听到发现刘安凤和张通踪迹的消息后,李德辉果然大喜过望,不再逼着杨大渊赶到绵州城外打探,而是催促军队加快行军速度,尽快赶到绵州城下施计夺城。不过有句老话说得好,长官动动嘴,小兵跑断腿。骑在高头大马上的李德辉动动嘴发布命令,他队伍中的骑兵情况还好些,攻城的主力步兵可就苦了,推拉着粮草辎重,顶着倾盆大雨,在泥泞不堪的道路上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前进,其中辛苦,简直难以言表。

夺取绵州的大好机会就在眼前,可军队行军速度却偏偏跟不上,李德辉不由暗暗有些后悔,心说如果早知道晚上会下这么大的雨,白天天气晴朗的时候就应该多走快一点,那现在自己说不定已经夺取了棉州城,躲在绵州城温暖的房间里搂着女人睡大觉了。不过现在懊悔也没用,没有胆量率领轻骑先行的李德辉也只能耐着性子,陪着步兵一步三滑的向北前进。

只要肯前进,路再远也有抵达的时候,子时过后,绵州城城墙上的灯火终于在望,可李德辉的军队却不能从绵州南门直接进城,必须要先绕到绵州西面,从龙安河上架设的石桥过河,然后再转向东面,从绵州西门进城。——之所以需要这样行军,是因为绵州的北门被涪水阻隔,南门则被龙安河阻隔,龙安河流进绵州南门后,又在绵州东门处汇入涪水,两条流量巨大的河流三面包围了绵州的南、北、东门,可以从陆地进城的地方也就只剩下西门一道城门了。

废话说了许多,转入正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后,李德辉军顶着冰凉的秋雨,终于全部通过几乎与河面平行的石桥,踏上涪水与龙安河夹角之间的土地。迅速重新组织因为过桥而稍显凌乱的队伍后,李德辉当即率领骑兵先行,到绵州城下诈城,可是到得绵州西门后,李德辉才惊讶的发现,绵州城上虽然打满了火把和插满了蒙古军旗,护城河上的吊桥却没有放下,城门也没有打开,与想象中的李进开城迎接自军大相径庭。

“情况不对啊。”李德辉稍微有些担心。不过仗着自己兵多和粮草充足,李德辉也不怕被发现后打硬仗,只是命令杨大渊上前叫城。杨大渊万分不满却又无可奈何,只好催马跑到护城河边,先摆出随时逃跑躲避箭矢的架势,然后才衝着城楼上大声叫道:“绵州的弟兄们,我们是成都来的援军,你们李将军可在?”

杨大渊连叫了几声,城墙上才探出一个头来,懒洋洋的大叫道:“你们是成都来的援军?真的?我们怎么没听说成都要来援军?”杨大渊大为奇怪,又大叫道:“你怎么可能不知道?今天李进将军明明已经派出了使者和我们交涉,我们也把刘黑马大帅派我们来增援绵州的事告诉了李进将军的使者,他应该早就回来了啊?”

“没听说啊?”那蒙古士兵矢口否认,又叫道:“那你们等一等,我派人去禀报李将军,看李将军怎么吩咐。”说罢,那戴着斗笠的脑袋飞快缩回去,消失得无影无踪。杨大渊无奈,只好跑回去向躲在弓箭射程之外的李德辉禀报。李德辉一听也糊涂了,“奇怪?难道今天和我们联系那个传令兵在回去的路上出了意外,没有回到绵州城里?”

“或者是李进把这事忘了?”杨大渊也想出一个可能,不过杨大渊很快把自己的分析否决——基本上,再蠢的将领也不可能把援军即将抵达的事情给忘记了。这时候,绵州城墙上又探出脑袋,开始那蒙古士兵叫道:“成都的弟兄们,我已经派人去禀报李将军了。我是城门官,今天晚上雨太大,要不要我先打开城门,让你们进来避避雨等着?”

“要,太感谢兄弟了。”李德辉和杨大渊一起大喜,赶紧大叫答应。那城门官答应道:“好,那你们等等,我马上让人放吊桥。”说罢,那脑袋又缩了回去,然后城墙上很快响起吱嘎吱嘎的绞索转盘转动声,高悬的吊桥也开始缓缓落下。李德辉和杨大渊等人欣喜若狂,赶紧互相商量几句,一起涌到吊桥旁边等待入城。可就在这时候,新的意外发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