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1章 引咎辞职(1 / 1)

大宋有毒 第十个名字 1280 字 2022-12-11

“过完节,三日后咱们在这里开个会,两省代表最好都能参加,贡齐愿意的话也可旁听.银州路途遥远,他们有代表在此地吗?”洪涛来之前就做了几种预案,其中最坏的处境就是富姬已经被扣留,自己到了也是人质的命运。目前看来还没那么糟,当地官员和百姓也没真的打算和大宋决裂。他们只是要表达不同意见,方法激烈了一些。既然没有太危机的情况,那就不用着急了,先过节。其实大部分人并不知道这份通牒,朝廷也没有什么压力,不至于马上激化矛盾。跟着洪涛一起来的,除了几十名卫队之外还有一张圣旨,同样的旨意也会在元宵灯节过后明发各州府,内容都一样。兵权交还朝廷,名义上皇帝是大宋最高军事长官,但必须由议事会军事委员授权。以后委员会负责授权审批军费,兵部负责日常训练招募,枢密院参谋部负责战时指挥。摄政王王诜引咎辞职,免除一切职务以及在任时的法律责任,依旧保留凉王爵位和该享受的待遇。这份圣旨洪涛拿出来的时间有点晚,是在和几百名来自湟州、凉州的代表们开完会,并取得了共识之后才告之。此时代表里比较激进的一拨人也无法再煽动其他代表一起反对了,俗话说的好,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洪涛把这个道理活学活用了一次,虽然没把代表们折腾竭,衰是肯定衰了。更主要的是他们明白了一个道理,新政并不会因某个人的上台或者下台受影响,不管这个人有多厉害。这个厉害的人正在按照规则给大家做出了一次活生生的表率,以后碰到类似的事情不用再去琢磨那些乱七八糟的选择了,直接照例办理,不敢说有多正确,但绝对不会错。而新政也不是某个人、某个群体能决定的,它已经融入了所有人的生活。目前不是要琢磨该如何迅速推广新政,也不是让新政压倒一切,而是该让尽可能多的人在新政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引咎辞职!在宋代是个新名词,也是一种新做法。宋朝有类似的潜规则,比如说正相如果受到御史中丞的直接弹劾,且有真凭实据,必须主动辞职,由副相替补。这主要是皇帝为了制衡相权的手段,也是士大夫阶层一种自发的要脸面行动,真正实施起来并不是非常容易。御史中丞弹劾宰相是要负很重责任的,不能随便张开嘴就说。说对了宰相下台,说不对就算诬告,免职都是轻的,搞不好就远窜三千里了。所以真受到此种待遇的宰相好像也没几个,只能算一种威慑吧。官员的任免以前都是由朝廷定夺,很多时候为了保全集体利益,就算你真的犯了错甚至犯了罪,同僚们也要抱团的保护你不被处罚。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你人缘好,而是不能开这种先例。大家都是当官的,谁敢保证在工作中不犯错,犯了错就丢官受罚,生存环境太恶劣,不舒服。你犯错了不受罚,其实就是在保护我自己,哪怕咱俩平时不对付,我可以想办法把你搞下去,但绝不允许你被老百姓搞下去,这就是团体利益。久而久之,这种团体利益成了惯例,凌驾于任何法律之上,所以才会出现官官相护这么个词。引咎辞职一出现,还是发生在大宋第一等王爵、高官身上,带头作用不言而喻。再加上朝廷故意推波助澜,报纸玩了命报道,抽丝剥茧的往深层次分析,一个不是惯例但又比惯例还惯例的惯例在很短时间内就成型了。为了让这种惯例更惯例一些,此后的三个多月时间,因此事而引咎辞职的地方官员从高官到县长不下十几位,在朝野上下引发了很大震动。原本大家只是觉得新政下的官员不好干了,没有太具体的上官可以奉承,政绩好坏、升迁与否、工资待遇高低并不是谁说了算,而是谁们,弄虚作假的难度和成本大幅度提高。这件事一出,所有官员心里都不由自主的一抽抽。合算以后当官也得要脸了,犯了错没法再互相包庇,不光不能包庇,还得主动辞官,辞晚了就得被报纸弄个灰头土脸、声名狼藉。也不光是官员难受,想当官的人也得琢磨琢磨,权利受限、责任重大、不能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官位,到底该不该去玩了命的争夺呢?具体数字没人统计过,但按照人性推论,肯定有一部分人不再把当官做为人生的第一要务。相比当官而言,去干点别的好像更容易成功,尤其是当商人、农场主、工坊主的地位越来越高,很多时候比官员还风光、比官员还气派。有关摄政王引咎辞职的讨论从官场到民间,沸沸扬扬到了初夏还没结束,由此引申出来的问题更是数不胜数。各大报纸算是有活儿干了,极尽挑拨之能事,生怕话题冷落下来影响了发行量,挖空心思的四处找人写文章加温。甚至有胆大的还找上了摄政王府,打算花高价求摄政王也来一篇。哦,不对,不是摄政王府了,应该叫凉王府,摄政王已经凉了。皇帝倒是没落井下石,亲自下旨表彰了王诜的种种功绩,还把扬州城外的一座皇庄赐给了凉王府。此时民间风评对这位忠奸难辨的凉王也稍稍好了些,百姓总体上讲还是善良的,尤其是中国百姓。他们是给点阳光就灿烂,总觉的因为死了几个屁民就让如此高官辞职已经很值了。杀人不过头点地,历朝历代王子犯法与民同罪都是个美好的愿望,从来也没实现过,现在稍微靠谱了一次,该满足啦,还要啥自行车。谁要是再在此时死咬着不放,反倒会被大众认为人品不好。洪涛呢,也算会做人,他还真收了四川日报的润笔费,亲笔写了一篇文章,题为:他们才是受害者,请善待,并引以为戒!文章里的他们,就是那些被湟州会折腾过的地主、士绅和自由民。请善待,除了要求朝廷个公开为这些人平反昭雪,还建议朝廷建立国家赔偿制度,专门用来补偿由朝廷错误律令引发的生命、财产损失。引以为戒,说的不光是朝廷,还号召社会各界一起行动起来监督官府的做为,再遇到此种情况千万别忍着,当地官府不作为,那就和官府斗,只要不犯法,用什么方法都是合理的。这篇文章一经刊登,四川日报的东家朱八斤都快把嘴笑歪了。报社里每天连轴转,人歇机器不歇,印多少卖多少,全国几乎所有的报纸都引用了这篇文章。虽然此时还没有版权专利一说,但谁引用的时候也得著上转载自四川日报这么一行字,得不到实惠得点名声也不算亏。报纸的受欢迎程度越高,发行量就越大,发行量大了,广告费用就多,最终还是大赚。有人高兴就有人不高兴,王二她们就是不高兴的那群人,当然还有皇帝。议事会刚刚建立完毕,能不能成功、管不管用谁都还不知道呢,现在朝廷上下忙的后脚跟打脑后勺,您不给帮忙也就算了,怎么还给朝廷添乱呢。国家赔偿!上嘴皮一碰下嘴皮说的容易,这笔钱从哪儿来?新增加的机构该如何运行?谁来评定是否该进入国家赔偿程序?赔偿的额度又该按照什么方法计算……这可都是未知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