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大宋朝廷虽然号称有26路,然而实际上在靖康元年之前却只有二十四路,到现在靖康三年年末,大宋的实际控制地盘已经远远超过了二十六路,如果再把甘肃布政使司和交趾布政使司按照路的规模拆分一下,估计大宋的“路”最少也得三十多个。
而路的编制下面还要设府、州及带县的军、监,府、州、军、监下设县及不带县的军、监,地方行政区划实行路、府(州、军、监)、县(军、监)三级制。
然而就是在如此复杂混乱且极度臃肿的行政结构下,又催生出了扑买制这么个小朝廷制度,令赵桓这个穿越者都感到脑袋瓜子嗡嗡的。
而且这些乱七八糟的破事儿又很难解决——如果真的很容易就能解决,赵桓在当初灭掉西夏之后就应该开始着手解决了,又何至于拖到靖康三年年末?
因为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在表面上来看,驿站的问题是驿站的问题,军队的问题是军队的问题,行政区划的问题也跟驿站和军队不挨边。
然而实际上,除了驿站之外,剩下的行政架构问题以及军队的问题,可谓是真正的牵一发而动全身。
行政区划如果改制,不光路及下设的官僚机构要改制,就连驻军和驿站肯定也要跟着改。军队要改制,行政区划和驿站同样也得跟着改。就连积弊百十年的驿站要改也绝不是那么好改的。
或许赵家皇帝们原本就是打算通过这种方式来分摊地方官员和将领的权柄,让朝堂和军队互相制约也层层制约,从而达到任何人都无法对皇权构成威胁的目的。
但是随着大宋的政治局面越来越复杂,官僚系统越来越臃肿,军队越来越完犊子,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就开始慢慢显现了出来。
国库的大半收入都在放在维持这套系统的运转上,就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别以为穿越者就能轻易的改变这些问题——穿越者就好牛逼的?
哪怕这个穿越者是皇帝,也有当皇帝的经验,面对着这些乱七八糟的问题一样会麻爪。
那些穿越后当了皇帝之后以为自己想怎么改就怎么改,大把后世的经验直接拿来用的,不先把自己玩死就不错了——王莽同志了解一下?
除了王莽同志,大明还有朱厚照和朱由校这两个倒霉蛋,那可是活生生摆在眼前的例子。
所以,赵桓才会在穿越之初仅仅只是不疼不痒的提出来几条能怼金兵的法子,而且对此并不是很上心,甚至有些坐视完颜宗望兵围汴京的意思在裏面。
因为只有等完颜宗望真的兵围汴京了,赵桓才能借机握住军权和皇城司。而军权和皇城司,才是一个皇帝安身立命的根本之年在。
也别说赵桓心黑。
心不黑也当不了皇帝。
而现在摆在赵桓眼前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到底该从哪里入手?
驿站暂时不需要考虑。因为驿站本身的性质就已经决定了无论赵桓怎么改怎么弄,暂时都不会对大宋的稳定产生影响。
那么究竟是先从行政架构入手?还是先从军队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