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可怜的封德彝(2 / 2)

大唐第一臣 当年秦风 2190 字 1个月前

薛收已经离去。

当李世民看到供词时,便是怒不可遏,“老匹夫,首鼠两端,我饶你不得”。

薛收低头不语。

“务必看好这个杨阿强”,李世民咬牙切齿的说道。

薛收应着,忽然抬起头来,眼中有些异样,直说道:“殿下,臣唯恐时日无多,只愿早些看到殿下御极”。

李世民收敛怒气,直说道:“伯褒不要心急,这事需要慢慢来。

孙老神仙已经答应出山,到时候你的病一定可以治好”。

只是薛收丝毫不为所动,只是定定的看着李世民,淡淡说道:“封伦是圣人亲手提拔起来的……”。

李世民闻言顿时色变,再也坐不住,起身踱步,心思急转。

从那紧握的双手,足以看得出来现在李世民的心思有多么杂乱。

“你的意思是扩大此事?”李世民转身盯着薛收。

薛收自觉命不久矣,毫不讳言,直言道:“圣人春秋鼎盛,尚能开硬弓,食斗米,殿下等的了一年两年,可愿再等十年二十年?”

李渊现今不过六十岁,身体依旧是十分健硕,前几日听闻在岐山狩猎,收获颇丰,为此还彻夜饮宴庆祝,看这架势,再活十年不在话下。

在原本轨迹上,李世民发动玄武门兵变,直接弑兄杀弟,逼迫李渊退位,李渊深受打击,心灰意懒之下纵情声色,就这样他还活到贞观十年,还能生下十几个孩子。

现在轨迹改变,李渊并没有受到沉重打击,李建成虽然被废,依旧在仁智宫衣食无忧,这样的情况下李渊肯定更加长寿了。

听得这话,李世民心中突然有些惶恐。

是啊,万一李渊再活十年呢,活到七十岁完全有可能啊,到时候他难道要做十年的太子吗。

尽管现在他已经大权在握,但是毕竟名不正言不顺,皇帝玉玺依旧在甘露殿保管,这让他始终觉得掣肘。

“你打算怎么做?”李世民目光锐利,盯着薛收问道。

薛收知道李世民心动了,从怀中掏出高冲的书信,“这是攸之先前的谋划”。

“这厮人都不在长安……”,李世民颇为惊诧,嘀咕着取过书信,这一看便是大为光火。

“‘若有证据,或可饶恕封伦……’,不可能,老贼首鼠两端,不当人子,如此欺我,我岂能绕他”,李世民拍着案桌怒喝道。

因为李世民觉得他被封德彝给耍了,他心里想杀了封德彝的心都有,他可以接受政斗失败,可以接受打仗兵败,但很难接受别人当面欺骗他,把他当成傻子一样。

明明暗中相助李建成,结果现在自己面前卑躬屈膝的表示效忠,李世民表示他有被恶心到。

“殿下息怒”,薛收摇头笑道:“现在殿下掌握着封伦的致命把柄,就他那性子岂不是唯命是从,他虽是小人之人,但他从政多年,颇有声望,若由他串联老臣进言,便是最合适的人选。

按照高攸之的话说,封德彝谄媚不忠已有前科,如此一来,便是他自己弃旧主于不顾,一心谄媚殿下求荣,而非是殿下上位心切啊”。

李世民顿时领会,只是迟疑道:“但如此一来,岂不是任凭老贼立足朝堂。

他若联名助我上位,回头我若再将其罢黜,世人岂不是说我兔死狗烹?”

“殿下身在局中却是糊涂了,回头只需要你稍微暗示一下,封德彝人老成精,必定领会殿下心意,自请乞骸骨便是”,薛收淡笑道。

李世民会意,然后忽然一顿,似笑非笑的说道:“等罢黜这老匹夫后后,再由御史言官揭露此贼面目,借机将其夺爵削官,我也可以出此恶气,是也不是?”

薛收愕然,不自觉浑身一颤,这心够黑啊,封德彝这也太惨了。

“别这样看着我”,李世民撇嘴说道,“你且看信中,高攸之那厮说,若有证据便交给他来安排,我便知他肯定会如此操作”。

“殿下……英明”,薛收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好干巴巴的拍个马屁。

这时的高冲已经踏上河北的地界。

在河北,他的任务便是真正的安抚,代天巡狩,巡察诸州,基本上便是走马观花一般,每州最多待一天时间,一天赶路,然后在下个州治再待一天,象征性的查阅当地州县的刑狱。

这一看,便是五日过去,高冲一行人来到瀛洲。

这里曾经是刘黑闼的主要活动区域,刘黑闼两次起兵都在瀛洲常驻,瀛洲青壮因此多死于战乱,现在的瀛洲多是老弱妇孺。

瀛洲即故河间郡,治所在河间县,当初刘黑闼二次作乱时,杀死瀛洲刺史马匡武,平定刘黑闼后,李渊便选派一个名叫郑穗的人担任瀛洲刺史,听说这个人饱读诗书,崇尚节义。

在听闻陕东道黜置大使高冲到来后,瀛洲刺史郑穗心如死灰。

“使君,黜陟大势使高冲已到城外十里,听闻前面各州刺史皆是出城相迎,使君是不是也出城迎候一下?”司马赵丰恭谨问道。

郑穗闻言闭上眼睛,瘫坐在榻上,无力的挥挥手,“你们自去迎候便可,本官……在此地等候处置”。

赵丰闻言一惊,愕然问道:“处置?使君到任后,多有良政,有功无过,为何要处置你?”

郑穗惨笑一声,“只因为我姓郑,只此足以”。

“不,不至于”。

赵丰正色道:“高冲名声在外,传言乃是将来首辅之选,当不至于如此昏聩,使君莫要作如此想法,且领我等出城迎候,再看那高冲作如此打算”。

郑穗依旧是不为所动,摆手道:“你们自去便是”。

赵丰一跺脚便是转身离去。

他是瀛洲本地人,眼见家乡如此凋敝,心中甚是悲痛,好在朝廷派来的主官清正廉洁。

这人便是郑穗,郑穗到任之后,兴修水利,鼓励农桑,与民休息,更是通过清丈田地、共用农具等一系列措施,吸引外州青壮在瀛洲安家落户。

现在的瀛洲百姓,谁人不称赞郑使君是个好官,若是那高冲不问青红皂白就要处置郑穗,赵丰打定主意,他必将前往仁寿宫告御状。

想到此处,赵丰心思急转:郑使君在本州深得人心,那就让这位黜置大使看看瀛洲的民意。

河间城,西门外。

见城门紧闭,竟无一人出迎,高雄有些不满的嘟囔道:“这瀛洲刺史好大的威风,竟是没有出来迎候”。

高冲无所谓的笑笑,“即便出来迎候也不见得是真心尊敬,根据消息,这位瀛洲刺史可是一位清官,他便是不来迎候,我自去拜访也行”。

对于清正廉洁的好官,高冲是真心敬佩,这种人是非常纯粹的人格,一片公心,自当是名垂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