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父子夜话(2 / 2)

“说说原因”,高君雅不置可否,年过半百,拜相多年,首相对他并没有太大的吸引力。

首相只是俗称,到现在为止,只有三高官官可以称为宰相,按照顺序依次是尚书令、尚书左仆射、尚书右仆射、中书令和侍中。

一般来说,只有第一人才可以称之为“首相”,自李世民后,无人担任尚书令,尚书左仆射便是常规意义上的首相,首辅这个称谓则需要等到明朝时候出现。

“太子殿下登基后,必定先用老臣稳固政局,若是阿耶不争,首相之位必在萧瑀、陈叔达、宇文士及这三个人里面选出。

论资历、论功勋,这三人皆不及阿耶,唯有阿耶才是晋阳元从,他们何以位居阿耶之上?我还需要阿耶为高家支撑几年。

更何况阿耶你现在才五十出头,现在就没有进取之心,未免也太消极了吧”。高冲义愤填膺的说道。

陈叔达,本是前隋降郡太守,高君雅凭借旧日交情,将其招降。

萧瑀,本是前隋河池太守,李渊入主关中后采用高君雅的计策,传书招抚。

宇文士及,本是前隋鸿胪寺少卿,后跟随宇文化及,受封蜀王,武德二年,宇文化及败亡后,宇文士及投奔李唐。

而高君雅,则是在李渊起兵之前,主动领军来投,属于晋阳元谋功臣,仅次于魏国公裴寂。

现在裴寂跟随李渊在仁寿宫养老,每日里莺歌燕舞,不理政事。

论资历、论功勋,首相之位,非高君雅莫属。

“小子,对我还用激将法了”,高君雅轻笑一声:“也罢,虽不知你具体作何打算,既然你有这想法,那我便争一争”。

“阿耶豪气”,高冲立即竖起大拇指说道:“等你下台了,我再上”。

正在捻须的高君雅闻言一顿,瞪眼道:“怎么说话的,我只会主动致仕”。

高冲哈哈大笑。

接着高君雅话题一转,“不过你这次收徒,倒是有些突然,不过这两个小子我的确是很看好”。

“阿耶你也看好他们,那说明你的眼光真好”,高冲笑道:“不愧是做过吏部尚书的人,这识人之术没话说”。

高君雅瞥一眼高冲,“你这是在夸你自己吧”。

高冲咧嘴一笑。

高君雅继续说道:“日后当注意一些,薛仁贵、裴行俭二人,家境衰落,上无父兄,倒也罢了。

只是突地行和罗坚二人,皆是边疆大吏之后,父辈位高权重,你这边广收门徒,当心惹人非议”。

“阿耶说的是,我会小心的”。

高冲点头应着,这一点他也经过深思熟虑,应当无虞。

“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入我的眼,罗坚还小,我不知道他的未来如何,但另外三个已经十余岁,性格基本成型,我再给予最好的教育资源,习文练武,我相信他们日后必定有所成就”。

这也是高冲为什么下定决心收徒的原因之一,薛仁贵、裴行俭、突地行都已经十多岁,性格基本定型,已经经历过各自的人生磨难。

所以高冲并不担心会把他们教废了,毕竟高冲可以给予他们更好的资源,比如更多的书籍、更好的师资。

听见高冲的话,高君雅缓缓点头,有意无意的说道:“我们这一脉人丁不兴,你有这个想法很不错,但高家还是有不少可造之材,你也多留意留意”。

“阿耶你是说高侃?”高冲眼睛一亮,这时候高冲才反应过来,很是佩服的说道:“不得不说,阿耶你真是慧眼如炬,我敢断定,高侃日后必有大成就”。

仔细一想就知道了,渤海高氏的孤儿不是一个两个,为何高君雅偏偏要将高侃接回府上,那一定是看中高侃的潜力。

高君雅倒是颇为诧异,“你也这么认为?”

然后接着说道:“我外放为益州都督府长史时,途中结识高侃之父高佑,当时一见高侃,便知此子不凡”。

高冲竖起大拇指,由衷的敬佩,“阿耶识人之明,恐怖如斯”。

高君雅一顿,打量一下高冲,“先不说我,倒是你的识人之术在朝野已是人尽皆知,房玄龄、杜克明、李药师、薛伯褒等人,哪一个不是受你荐举”。

高冲听得哈哈大笑,颇有几分得意的说道:“我高氏还有一大才,必成大器,阿耶可知道是何人?”

高君雅捻须思索,“去年冬,我见你堂弟高睿的性格颇为刚毅,是否是他?”

高冲一怔,“高睿?我倒是跟他接触不多,我说的不是他”。

高睿……高冲暗自记下,他原本对于高睿、高昱两个堂弟的印象并不深,毕竟至今也不过见面几次,并未深交,但见父亲竟对高睿的评价颇高,顿时上心起来。

见高冲所指并不是高睿,高君雅当即问道:“不是高睿,那是何人?”

“便是我季辅兄长”,高冲言辞肯定的说道:“高季辅有宰相之资”。

高君雅并不意外,竟是点点头直说道:“高冯担任监察御史以来,针砭时弊,不畏权贵,在清流之中颇有威望,也给他积累许多名望,唯一一点便是资历不足,等他熬些年头,以他的能力,登阁拜相当不在话下”。

隋末乱世,高季辅先投燕王格谦,再投魏王李密,归顺李唐时,大唐已经稳固关中,东出中原,在大唐的履历并不丰富,想要拜相,确实需要熬些资历。

“既然说到年长的,那就不得不说高俭了”,高君雅捻须说道:“这事我也准备跟你说,等回族祭祖的时候,我准备推举高士廉担任家主,你觉得如何?”

“什么?”高冲一怔,“推举高士廉做家主?”

对于渤海脩县高氏家族的事,高冲从来没有接触,以往都是高君雅跟家族联络,不过这也正常,毕竟尚未分家,高宾这一支的主事人便是高君雅,同时也是渤海高氏的族老。

高君雅微微颔首,叹道:“家主明任公身体每况愈下,必须尽快推举家主。

我跟高士廉同为族老,无论年纪、资历亦或是官职,现如今最适合继任家主的人也就我跟他。

但是我们这一支……相信你也大概听说过,在你叔祖发迹之前,渤海高氏并不认同我们这一支,更何况我也无心家主之位,而高士廉是太子妃的亲舅,更是太子亲信,由他担任家主再合适不过了”。

高冲揉揉脑袋,“这些我不怎么关心,阿耶你出面就好,不过你说的有道理,高士廉今后必得重用,我估计太子登基后,四位相公,必有高士廉一席之地”。

“这是自然”,高君雅同样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