漠北之地,并非只有阿史那社尔这一个拓设掌管,而是还有一个人,那就是突利小可汗的弟弟,阿史那欲谷设,也就是阿史那社尔的堂弟,他们二人同为拓设,共同掌管漠北。
真珠可汗知道阿史那社尔颇得人心,但是阿史那欲谷设就不一样了,他跟哥哥突利小可汗一样,也是穷奢极欲,也不把那些归附的部落当人。
真珠可汗便直接起兵,攻打阿史那欲谷设,出其不意的攻击,打得欲谷设狼狈而逃,阿史那社尔惊闻消息,匆匆发兵前去救援堂弟欲谷设,然后也被真珠可汗击败,只得逃来金帐求援。
训斥完阿史那社尔,颉利可汗的心情愈发糟糕,他深恨这种背叛,只是现在他对于突厥王族内部,也是隐隐有些不满,这种事情眼前这些人肯定是不能商量。
颉利可汗想了想,便将阿史那思摩等人撵出去,沉声唤道:“把先生叫来”。
说完之后,颉利可汗一顿,“算了,我自己去”,然后颉利可汗起身出帐,朝后面一处独立的大帐走去。
这间大帐紧邻可汗金帐,地势高,面积大,由此可见其主人的地位,但实际上里面住着的人并非是突厥王族,甚至压根不是突厥人,而是一名汉人。
来到大帐门口,守卫忙是行礼。
“先生这些日子在做什么?”颉利可汗负手问道。
“看书”,守卫言简意赅的说道。
“看书?”颉利可汗有些意外,“从未出帐?”
“未曾出帐,每日里只是看书”,守卫继续回答。
颉利可汗闻言缓缓点点头,然后掀开帐帘走进去,只见一名年约四旬的中年汉人,正手捧一本书籍,在灯下聚精会神的阅读。
听得声音,那中年汉人忙是起身,“赵德言拜见可汗”。
颉利可汗这时竟是摆手一笑,“先生不必多礼,听闻先生这些日子一直在看书?”
赵德言闻言点点头,直言道:“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不敢有一日怠慢”。
说完之后,脸色一黯,恭请颉利可汗入座后,便是叹道:“当年若非在下谋不如人,夏王也不会……”。
颉利可汗闻言朗声一笑,“那些都过去了,先生不必再挂怀了,现在你在我突厥汗国,自有你的用武之地”。
赵德言只是闷声应诺。
当年的赵德言在窦建德麾下不过是一个中书舍人,他的主官就是夏国中书侍郎刘彬。
当王世充向窦建德求救时,夏国文武,唯有刘彬和赵德言主张救援,他们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绝不可使唐国逐一击破,只是万万没想到,李世民如此凶猛,一战擒两王,直接覆灭夏国。
颉利可汗拿起案桌上的书籍一看,“《论语》?”
继而轻笑一声,“听说这本书你们从小读到大,为何还要翻来覆去的看?”
“圣人之言,不能尽解,每次重读,也将有不同的感悟”,赵德言由衷叹道。
“好了,我听不进你们那些之乎者也”,颉利可汗也是暴露本性,不耐的摆摆手说道:“今日我有两个疑惑,不知先生可否解答?”
赵德言闻言,眼底闪过一丝精芒,躬身回应道:“可汗请讲,在下学识浅薄,不敢保证释疑,只能尽力而为”。
颉利可汗摆摆手,啐道:“你们文人说话就是这般烦躁,有办法就有办法,实在没办法我也不会杀你,大可不必说得这般滴水不漏”。
赵德言只得闷声应诺。
“薛延陀反了,你可知道?”颉利可汗眼中迸射出骇人的杀意,“夷男那厮竟敢反我”。
“略有耳闻”。赵德彝一如既往的恭谨。
“本汗现在有两个问题。
第一,他们有人说这是唐国挑起的纷争,你觉得呢?
第二,你觉得本汗应当如何平叛?”
颉利可汗身子前倾,虎视眈眈的看着赵德言。
赵德彝脸色古井无波,心思急转,随后说道:“第一个问题,这其中肯定是有唐国的参与,毋庸置疑,唯有草原上乱起来,才符合唐国的利益,但是”。
“但是什么?”颉利可汗眼睛一凝。
“但是夷男毫无疑问也是具有野心,否则无论唐国如何挑拨,他也不会起兵,他既然可以从西边叛逃过来,那就可以再次叛离可汗,这是显而易见的事”。
颉利可汗听得不自觉的点头。
“第二个问题,现在诸部叛乱,局势不稳,在下建议可汗尽可能保全本部人马的有生力量,以稳固自身地位”。赵德言抬头看向颉利,郑重的说道。
“具体说说”,颉利可汗也是来兴趣,他以前总觉得汉人太多弯弯绕绕,现在看来,若是有利于自身,这些弯弯绕绕也是相当吸引人啊。
“勿用本部兵马平乱”,赵德言直说道:“可汗的本部精锐十分可贵,绝不可浪费在内部倾轧上,只有可汗你手握精锐的本部兵马,那些怀有二心的部落才不敢乱动,若是可汗将本部兵马派往漠北平叛,一个不慎,漠南将乱”。
颉利可汗脸色凝重的点点头,“所言有理,那些贼子估计早就这么想了”。
随后颉利可汗抬头看向赵德言,“那依先生看来,该用何处兵马平叛?”
赵德言指了指东边,不怀好意的咧嘴一笑,“我可是早有耳闻,东边那位熟读汉家典籍的小可汗,同样也是野心勃勃啊”。
颉利闻言脸色一沉,“好了,我明白了”,然后转身大步离去。
身后帐中,烛火摇曳,赵德言看着帐帘方向,嘴角慢慢勾起,自嘲般的耸肩一笑,继续拾起那本《论语》,精精有味的捻须阅读,声音晴朗,回响在大帐之中。
“子曰:‘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