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契合这事若是决定下来,一旦被他人知道,他别想有安生觉。说不定,在睡梦之中,就给人杀死了,他真的后悔了,早知阿迦罗不容他,当初何必要与阿济格作对,还不如拥立摩末的长子为王,至少那个毛孩子还不至于像阿迦罗这般心狠。
阿契合长叹一声,收慑心神,并没有正面回答,能行,还是不能行,转而道:“大王,我也不知道可行,还是不可行,可是,我给大王算一笔帐,此次兵败,丁壮多死于战场,如今老营这裏的口众虽多,却又将近一半是老弱,丁壮不过十数万,这些老弱所耗,实为丁壮所食数倍之多,可见那些老弱已经成了我们的负担。”
这是实情,阿迦罗也是微一点头,他知道阿契合说的都是实情,其余的部族首领也没有反对,只是静静的听着。
阿契合接着算下去:“就算限制食量,顶多也是挨到来年春天。到了春天,就有食物了吗?要是在往年,就会有,可以去大唐境内掳掠,可以去掳掠党项人,人,可是来年还能去掳掠吗?不能!这要等到草发芽,战马上膘去了,这要到夏季,甚至秋季,这么长的时间吃什么?喝什么?而且现在大唐也不是我们能招惹的,我们只能向西,去打奚人,室韦人,或者向北去打人的注意,那些老弱依然是我们的拖累。”
要是没有这场大雪灾,契丹人勒勒裤腰带,挨到春天,基本上就差不多了,可是雪灾不期而至,牛羊损失太多,吃喝就成了大问题。更严重的是,现在突厥人还在辽河平原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能找到他们,所以目前他们只能不断的躲避,而躲避就要不断的行军,那些老弱不堪驱驰,肯定会成为累赘,这同样是个大问题。
阿契合的一番话,说得上自阿迦罗,下至一众部族首领,不住点头,他们不得不承认,阿契合说的每一句话都在理。
若是契丹的勇士因为没有食物,而饿得不能打仗,阿契合虽然没有明确说行与不行,这笔帐一算,结论也就出来了。
一众部族首领暗叹一口气,看着阿迦罗,等他最后拿主意,让他们拍这个板,他们是没有这个胆量的。虽然他们都想要这么干,但是担着这么一个骂名,他们却不甘愿。
“哎!”阿迦罗长叹一口气,仰首望天,贼吧难言,“既然如此~~~~~~就让他们再吃一顿!最后一顿!让他们吃饱了再上路吧!”
阿迦罗说着,一双虎目中涌出了泪水,他不想这么做,真的不想,可是情势逼人,契丹如今已经走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要是不这么干的话,死的可就不是那些老弱了,而是整个契丹族。
各个部族的首领都出去了,王帐内就只剩下了阿迦罗和阿契合这君臣两个,如此单独面对着阿契合,阿迦罗的心裏还是不禁有些惭愧,毕竟当初他的这个王位,可是阿契合帮着争来的。
就在这时候,突然进来一名蒙面男子笑道:“此时不难,只要大王保存实力。我家主人定然给予大王支持的!”
阿迦罗一愣,看着了一眼一身汉服的男子惊呼道:“不知……公子可以甚么好计策?”
蒙面男子哈哈一笑道:“只要大王差人将书信送往长安,想来大唐皇帝定然会从中调停的。毕竟现在的大王是您啊!……大王不要忘记了,现在的突厥可汗可是大唐皇帝的长子。只要言明利害关系定然不会有事的!呵呵!”
阿迦罗哈哈一笑,说道:“不错!本王怎么把这件事情忘记了呢?好!就依先生所言!”
与此同时。杜荷在自己的御书房也迎来了一位客人,同样也是大唐的邻居一一高句丽!
对于这些高句丽人,杜荷自然没有半分好感,不提那些在后世冒认祖宗的高丽人,高丽和高句丽虽然只有一字之差,却没有半分关系。他对高句丽没有好感,完全是因为隋炀帝的三次征辽,百万汉家男儿命丧辽东,高句丽人居然还筑起了京官,彰显武功,实在是华夏大耻。
高句丽在辽东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道公元前一世纪,主要盘踞在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之上,与百济,新罗合称朝鲜三国时代。主要是貊和扶余人,后又吸收些人,古朝鲜遗民及三韩人。在后世,由于高句丽的特殊地理位置,国土横跨后世的中国东北部及南韩、北朝鲜,结果三国都声称高句丽是自己本国的原始民族,为此三国没少因为这些屁事儿打嘴仗。
高句丽一国虽然延续的时间跨度很长,但却不是一家一姓的天下,如今高句丽的王族姓高,对此有多种说法。《晋书》载“朱蒙自以高辛氏之后,姓高氏”,《三国遗事》载“自言是天帝子,承日光而生,故自以高为姓”,后来朝鲜李朝的李承休《帝王韵记》载“朱蒙初诞,举国高之,故姓高氏”。
据后世推测,高句丽人在其成立的初期可能是由貊人和部分迁移到这一地区的扶余人组成的。“貊人”这一词语最初并非指一个确定的民族实体,而仅仅是中原古代史家对出现在东北这一特定地区的一些古代部族的泛指。
在高句丽建立之初,与扶余长期处于军事对抗中。扶余与中原王朝关系十分友好,为了扼制处于成长期而十分具有侵略性的高句丽政权,中原与扶余在军事上常常协同打击高句丽,相关记录在《三国志》、《汉书》中都曾有过这样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