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魏征反应如此激烈,李二和杜如晦对视一眼,皆是觉得正常。
现在全国各地,普遍都是以读书人为人贵。
不论读书人走到哪里,都会收到大家的尊敬。
就算是入朝为官,那也是读书人的事情,甚至你想做大官,更要名声响亮才行。
可惜李二和杜如晦早就被秦九川给洗脑了,一个个都相信商人和工匠能给他们带来惊喜,让国库充盈。
“魏大人,你这话说的就有些武断了!鼓励经商可以促成交易,让国库充盈,免去工匠贱籍,更能让他们更好的为朝廷效力!这有什么不好的么?”杜如晦不满的说道。
“鼓励经商,能让国库充盈?谁说的?朝廷那次收缴收益是贾商占了大头?还不都是收缴粮食,换来的钱?”
魏征想都不想就反驳起来,说完还用一副关爱智障的眼神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被魏征看的实在是受不了了,直接气势汹汹的怒吼道。
“自古以来存在即是合理,那些贾商虽然没有占过大头,但也不少吧?据我所知,扬州等地颇为富庶,大户人家、有钱人遍地他们..........”
“咳咳咳!“
杜如晦的话还没说完呢,就被上面李二的咳嗦声给打断了。
最后杜如晦只能幽怨的看了眼李二,不再言语。
李二见杜如晦安静下来了,就把目光放到了魏征身上。
“魏公,这种事情没有试验过还是不要轻易地妄下断言!”
这回魏征算是彻底明白了李二叫他们三个过来是干什么了。
就是让他们三个带双耳朵过来听的,根本就不是要他们提意见的。
也许对于别人来说,既然如此那就安静的做双耳朵。
但是魏征是谁阿,成天作死、成天谏言,说教李二,他会认怂?
当然不会,直接扯着嗓子喊道。
“陛下,老臣不同意免去贾商、工匠贱籍!陛下莫要让小人给蒙骗了!”
一下子李二的脸色直接难看起来,一旁的房玄龄和杜如晦皆是准备低头当个鸵鸟,不问是非,
倒是秦叔宝同志,站出来帮李二说了一句。
“魏大人,我认为陛下这番尝试非常好,也算是开了前人们的先河!!不知有何不妥?”
ps:书评区的评论作者看的,在这里解释一下,大唐初期人口之所以写200万,一方面是剧情需要,另一方是经过隋末之乱以后大唐的人口确实是锐减。
在贞观十三年的时候官方的记载是300多万户,1200多万人口,但这是十三年后的事情了,李世民上位以后在贞观四年以前一直在休养生息,所以人口恢复的很多!
求鲜花,求评价票,满地打滚各种求阿!请多多支持!!!
...(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