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赤若听到这里,心中也有疑惑。
从高原一路打过来,沿途除了长安留守的八万大军,其他再也看不到抵抗的部队。
而眼前的这只唐军,不仅人数众多,装备精良,谋臣更是当年敦煌之战的安西判官,按理来说,军队编制和规格,应该是足够高才对。
但是,桑赤若想破脑袋,也搞不懂,这群唐军是如何会出现在这里的。
因为,在吐蕃出兵之前,桑赤若已经充分查清了唐国内部的兵力分布。
郭子仪的四十万大军,被拖在了江城;河西、朔方军队要用来防备回纥人,所以不能调动;至于唐国的其它地方,比如安西、北庭、河北等等,距离长安太远,根本不可能这么快就赶来支援。
那么,在桑赤若看来,这只唐军之所以会出现在这里,就只有两种可能。
一、唐国朝廷有未卜先知的本事,可以提前预料到吐蕃军的动态,以及战事的走向;
二、有人事先将吐蕃军的动向,告知了北唐,使得敌人有了准备,临时调集军队,并赶在长安被攻破之前,及时来援。
第一种猜测自然不可能,那么便只剩下第二种可能。
吐蕃军出兵的消息,被提前泄露了。
想到这里,桑赤若一时之间冷汗淋漓,如芒在背。
究竟是谁将吐蕃出兵的情报,告知了北唐?目的又是什么
就在桑赤若思考的时候,在凤翔关之战中被俘虏的一众吐蕃贵族,此时被唐军押送到桥边。
那些贵族中的次相敦仁增,刚一出现,就用吐蕃语连连哀嚎道:“大论,军中有叛贼,出卖了我们!我们的一举一动,早就被他们知晓了!”
听见这话,桑赤若愣在原地。
有唐军士卒,见吐蕃贵族胡乱开口,连忙上前卸了后者的下巴。
桑赤若看向大桥另一侧的吐蕃贵族,沉声向孔攸问道:“这是什么意思?”
孔攸:“大论,考虑一下我的提议,只要你肯从长安撤兵,这些贵族俘虏,我军可以将其交还给你们。”
桑赤若知晓此时,绝对不能输了气势,故而冷笑说道:“你以为有了这些俘虏,就可以逼迫吐蕃退兵?”
孔攸:“这些吐蕃贵族,都是你的支持者,也是他们将您扶持到了大论的宝座。如果他们死了,您在吐蕃国中的地位,将受到极大的打击……您是噶尔家的后代,又用了许多手段,才得到今天的权势。您在吐蕃国中的敌人,怕是不比朋友少。很多人,会乐见于你的失败,而不是成功。”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大唐奴牙郎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