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帝国(下)(2 / 2)

大唐奴牙郎 夜尽长 981 字 9个月前

周钧:“你说这话,我就当你认了……这里没有旁人,只管道来。”

孔攸慢慢抬起头来:“攸全家上下,当年因宫变遭受牵连。攸年幼时,曾乞求上苍垂怜,救我一家出水火。可是,父母姐妹惨死,甚至祖坟也被恶官刨开。从那时起,攸再也不信神佛,只信现世。陛下当初说仙人相助,开了灵识,攸是不信的。后来,通过几件事情分析下来,攸才慢慢知晓,原来陛下是来自后世。”

周钧:“继续说。”

孔攸:“一开始,让攸起疑心的是,陛下早年随口说出的诗句,便是流芳千古的名篇,倘若是文学大家,倒也罢了。但是,这些诗句的文体不同,风格也是迥异,与其说是一人所作,倒不如说是多个朝代不同名家的作品。”

“然而,无论是谁去问,陛下怎样都不肯承认自己是原作者。攸起初也以为陛下自谦,后来无意中想起一个问题,倘若陛下真的不是这些诗句的作者,那么这些作者又是何人?”

“能够写出如此惊世骇俗诗词的作者,必定不是寻常人,作品也不可能只有这寥寥几句。然而,攸翻遍古书,却怎么也找不到在风格、立意、创作习惯上,与其相对应的作者。某一日,攸突发奇想,如果这些不是前人的作品,那会不会是后人的呢?”

听到这里,周钧会心一笑,问道:“只是这些?”

孔攸摇头道:“不仅如此,在灞川别苑与柳载饮酒时,陛下曾经说过一句话——倘若乾坤定数之中,突然出现一弱微之变化,在正反生灭、强弱阴阳的造化之中,勃然壮大,可否逆天改命,再造天地?听到那句话,攸起初诧异,古往今来,从未有人在定数之中寻变数,陛下如此说,必定有其深意。”

周钧:“你从那时就确定了?”

孔攸:“不,那时依旧只是起疑,真正确定了陛下的来历,却是在河北博陵城中,晋古祠里的那段对话。陛下在古祠之中,曾对攸说,权力被皇帝攫取,倘若遇上明君,可保数十年兴盛,但如果遇上昏君,仅此一人就能使得整个帝国彻底衰败。要想使得帝国长治久安,如何限制皇帝的权力,如何还权于民,如何在多方势力中寻求合作,才是帝国延续的关键。”

周钧仔细回忆,当时起初和孔攸讨论如何处置边民,后来引申到了帝国政体之上。

孔攸:“试问,天底下有哪位皇帝,会有这样的觉悟,要求对自己限权,还想要开启民智,还权于民?攸从那时起,算是彻底明白,陛下定是来自后世。”

周钧叹了一声:“伯泓,你的聪慧,实在是让我吃惊。”

孔攸沉默片刻,鼓起勇气,咬牙问道:“陛下,关于大唐,攸有一问。”

周钧:“我知道你想问什么。”

孔攸:“陛下知道?”

周钧:“李唐兴起自隋大业十四年(618),延续了290年,灭亡于天佑四年(907),最后一位皇帝是为唐哀帝李祝。”

孔攸:“这般说来,即便在后世,安禄山谋乱也并没有灭唐?”

周钧点头:“安禄山和史思明先后叛乱,史称安史之乱,虽然没有直接灭唐,但是却是大唐由盛转衰的开始。在这之后,宦官干政、土地兼并、藩镇林立、门阀不臣,最后引发社会动荡,使得暴民起义,推翻了李唐。”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大唐奴牙郎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