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1章 引子(2 / 2)

大唐奴牙郎 夜尽长 973 字 9个月前

但凡是大唐百姓,离开故土去往国外,无论是去做生意,还是去拜访友人,从港口或是关所离开前,都要去开具一份文书,来证明当事人的行为良好,出国没有任何不良企图。

而这份文书的名称,就是通关文牒。

文牒虽小,但是办理起来极为复杂,涉及到户部、刑部等相关部门,而且还要当地里正或是坊吏开出的录籍。

陆恩生在奏疏中写道,自从北美船队回唐之后,民间航海的风潮越来越盛。

越来越多的大唐百姓,无论从前是否经历过航海,都想出海去寻找所谓的黄金大陆,暴富之后,再衣锦还乡。

从秦朝起,历朝历代对于出国之事,就管的很严。

然而,相比秦、汉、隋而言,唐朝对于出国管理更为严格,甚至比之后的宋、元、清还要过之。

在唐朝,想要申请到通关文牒,首先必须要有一个有资质的担保人,确保出国的合法性。如果出行人违法,担保人要承担连带责任。申请过所时,牒文要包含的内容除了诸多勘验事项外,还要有时限、沿途关津名数、离乡后自己的赋役由何人暂代等等……

这些规章条律,从唐太宗之时便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

叶璋当年所属的那只河北船队,光是通关文牒就准备了三个多月,而且还有当地十一家大商行作为担保,甚至范阳府也在请示过朝廷之后,做了流程简化,最终才得以成行。

而如今,市部的陆恩生在奏疏上写道,如果按照大唐原有的出国审核流程,那么这些想要出海的人,按照先后次序去官府排队备案,怕是等到老死,也轮不到文牒。

周钧放下陆恩生的奏疏,心中开始思索。

相比其它朝代,唐朝对于出国之事管的非常严苛,如果想要鼓励民间航海,适度简化通关流程,肯定是有必要的。

又拿起御史台长孙炎的奏疏,周钧看了一遍,眉头越皱越深。

长孙炎在奏疏中,向皇帝告状,称市部只顾政绩,藐视唐律,给民间乱开出海的口子,使得出海的船队良莠不齐。船队中倘若存在居心叵测之人,那么可能会作为海盗,甚至离唐另立。

将市部要求放开文牒的行为,与纵恶为盗,甚至引得谋逆联系起来,长孙炎这一番指责就相当严重了。

长孙炎在奏疏中又写道,大唐组建船队出海,应当多多选取良家子,还有那些在国内拥有产业的家族。一来这些人对大唐忠心耿耿,不会叛变;二来这些人在国内有家有业,即便在国外生了贰心,也会投鼠忌器,不敢妄为。

长孙炎的奏疏,总体意思便是两层。

第一层,市部要求简化文牒审核的要求,可能会造成纵恶,甚至引发唐民开疆裂土的谋逆之行;第二层,如果大唐真的要派船队去出海,应当选取那些家大业大的家族,还不是让那些平民百姓也跟着来凑热闹。

乍一看,长孙炎说的非常有道理,甚至可以说是金玉良言。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喜欢大唐奴牙郎请大家收藏:(www.zhaozhi.us)大唐奴牙郎枣子读书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