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章 蒲州善政(1 / 2)

大唐奴牙郎 夜尽长 1116 字 9个月前

三月十五,长安皇城太极殿,凡京司文武职事九品以上,皆参大朝。

只不过,这次大朝与以往不同。

除了京城九品以上的官员,另有四百余名民选代表,从皇城左右掖门进入太极殿前的场院,但不入殿内。

于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有趣事情,在这一天发生了。

九品以上的官员,入朝殿议政,四百余民选代表则在外廊侍立,名为听议。

朝殿中的臣子,看向殿门外的民选代表,个个眼中都露出鄙夷的神色。

不过,也难怪官员们看不起这些平民。

四百余民选代表中,有一半以上都是商会成员,剩余的大多都是些年纪颇大的老者,或是当地德高望重的乡绅。

这些人由于地位不同,见识不同,自然表现也各不相同。

参加过王廷议会的代表们,对宫廷仪制大致都了解一些,所以这些人无论行礼还是言语,都有板有眼。

至于其他那些第一次来朝殿的民间代表,有的人跪在地上畏畏缩缩,有的人则在四处张望一脸好奇,甚至有人因为皇城雄伟而震惊不已、不停抹泪。

朝殿内的官员们,此时正在向皇帝汇报河东道的水灾。

周钧听完户部关于赈灾的进度报告,问道:“河东道受灾最严重的州县,是何处?”

户部官员:“回禀陛下,是蒲州,境内十之六七,遭了水灾。”

周钧又问了另一个问题:“蒲州灾民每日的口粮,府所可曾报上来数字?”

户部官员听了一愣,连忙翻看阚录,读出了其中的数字:“四岁以上为小,十一以上为中,二十以上为丁。其粮:丁口日给二升,中口一升五合,小口六合。诸户留长上者,丁口日给二升五合,中男给二升。”

周钧听见这个标准,不禁微微点头,蒲州府给灾民筹措的粮食非常充足,甚至超出了皇帝原本的心中预期,由此可见蒲州官员是善政的。

但是,周钧很快又想起另一个问题,蒲州府当真有这么多赈灾粮吗?

命户部取来阚册,上面有朝廷给蒲州下拨的钱粮,还有当地历年来的官仓记录。

周钧本身就精于算术,结合这些数字,再根据受灾州县的户部在册人口,利用平均数简单算了一次,皱眉说道:“不对,如果按照户部的记录,朝廷拨下的钱粮,再加上当地的储粮,完全就达不到报上来的灾民口粮标准。难不成,蒲州府的官员,谎报了数字……?朕问你,这中间的粮食缺口,蒲州府是如何筹的?”

户部官员一时语顿,答不上来。

周钧见状,面露不悦。

户部尚书第五琦,因为数年前受文牒案牵连,被迁往凉城,身为继任者的户部主官,换了几任,能力都不如第五琦。

周钧看向官员们问道:“蒲州府赈灾的数字对不上,你们中有谁知道是怎么回事?”

官员们面面相觑,无人作答。

周钧见状,眼神变冷,向身旁的范吉年说道:“去,把殿外蒲州的代表,给朕叫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