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2章 兄弟们,出击(1 / 2)

遭遇战对于两支军队来说都属于意外。

当遭遇这等意外时,愕然之后将领就得迅速做出判断。

敌军多少?

敌军强弱?

咱们能不能搞得过?

瞬息主将就得做出判断。

随后根据这个判断下达进攻或是防御的命令。

当然,若是前两者皆不能,那还有三十六计……

走为上计!

撒丫子跑就是了!

刘仁愿看到敌军的第一反应是楞了一下。

这是人的自然反应。

你要说我牛笔,看到敌军的瞬间就下令进攻。

那不是牛笔。

那是撒比!

没弄清敌我双方的具体情况就进攻,一头撞上铁板就是送死。

所以刘仁愿这位宿将楞了一下之后,目光转动,十息之内就判断出了对方的大致实力。

“敌军两万,我军必胜!”

“敌军两万!”

有人大声喊道。

“我军必胜!”

唐军人人都带着必胜的自信开始小跑,仿佛一打二天然就该是大唐胜。

唐军出击了。

对面的吐蕃将领同样是楞了一下。

一股子荒谬感涌上心头。

“大相竟然和贾平安的安排是一样的?”

至于李弘,没人会把这位年少的大唐太子当做是主将,在吐蕃人看来,那不过是精神象征而已。

“嗒惹,唐军一万!”

麾下给出了数目。

将领说道:“两万对一万,我军必胜。”

吐蕃人带着强大的自信出击。

双方不断接近。

“那是一名老将!”

将领盯住了刘仁愿,狂喜道:“斩杀敌将!”

所谓擒贼先擒王……

双方甫一接触,吐蕃人就爆发出了战斗力,一时间双方竟然胶着了。

“闪开!”

刘仁愿来了。

须发都斑白了,可他却拎着马槊一头冲进了敌军中间。

“杀了他!”

敌将在高喊。

杀了刘仁愿,唐军自然会混乱。随即他指挥麾下顺势掩杀……

“首功在我!”

身边的将领狂喜道:“嗒惹,你看……”

刘仁愿刚进行了一次格挡,身体竟然歪歪斜斜的。

“哈哈哈哈!”

敌将狂喜,“全军出击。”

那边刘仁愿坐稳了身体,马槊轻点,对手落马。

他骂道:“大热天赵国公还弄什么火锅,吃的老夫屁股火辣,坐都坐不稳!”

一安顿下来后,贾平安馋的不行,而疏勒城中目前补给还算是丰富,战时没必要搞得很复杂,最简单的就是火锅。

他吃的喷香,引得众将垂涎欲滴,李敬业就请贾平安出手弄了一个火锅,随后大伙儿都吃上了。

刘仁愿发飙了。

这位能赤手和野兽搏杀的猛人,拎着一支马槊就冲杀在前。

敌将愣住了。

“这……”

开始刘仁愿身体歪歪斜斜的,所有人都觉得这位老将力气不足。

沙场征战当然要讲技巧,但归根结底力量才是最核心的优势。你看看那些猛将,哪一个不是猛人?

你再看看以智慧闻名的李勣,一脸文人的儒雅,但不好意思,武力值垫底。

“围杀他!”

敌将只是楞了一下,冷笑道:“竟然示敌以弱,果然狡黠,不过却小家子气了些,可见格局不大。”

双方在正面疯狂冲杀。

刘仁愿带着一队骑兵径直冲着敌将来了。

咦!

刚关注了一番战局的敌将讶然,说道:“竟然尚有余力吗?杀了他!”

他身后的一队骑兵随即出击。

这是敌将的精锐力量,专门用于在战局胶着时,或是用于敌军优势时发动突击。

敌将目光扫过刘仁愿,再度观察战局。

他麾下两万人,刘仁愿麾下一万人,所以他能从容指挥,而刘仁愿只能亲自冲杀。

那一队骑兵冲杀了过去。

“总管,敌军来了。”

刘仁愿已经看到了。

吐蕃人狞笑着冲了过来。

“来得好!”

刘仁愿狂笑,“老夫多年没有这等痛快淋漓的杀敌了,爽快!爽快!”

双方迎头撞上了。

一杆马槊灵巧的舞动着,刘仁愿利用马槊杆子柔韧的特点,借力打力,看着越来越轻松。

敌军疯狂大喊,激励着彼此。

“斩杀敌将,拿下首功!”

这是吐蕃人的口号。

“击败敌军,回去有美酒!”

刘仁愿用美酒来激励麾下。

吐蕃人不断蜂拥而至,想绞杀了突前的刘仁愿。

一个使铁棍的吐蕃人大吼一声,铁棍当头劈来。

“好!”

这一下是刘仁愿刚杀了一人,马槊还未抽回来的当口,时机掌握的恰到好处。

眼看着刘仁愿就要被一棍打个脑浆迸裂,吐蕃人狂呼高喊。

敌将赞道:“准备追杀!”

刘仁愿的身体突然一歪,铁棍从肩头上面落空划过。

但对手却狞笑着。

敌将也在狞笑着。

身体歪了,双手没法发力,自然没法用马槊来反击。

而对手却能反手一棍弄死刘仁愿。

对手铁棍止住冲势,刚准备反手抽去。

刘仁愿坐直了身体,左手拿着马槊,右手空出来,就在双方即将错身时一拳打去。

呯!

这一拳捶在对手的额头上,对手一声不吭就仰倒在马背上,看着好似来了个铁板桥。

双方错身而过,刘仁愿以掌缘切在对手的喉结上。

他冲了过去,身后对手捂着咽喉落马。

马槊挑起,就像是毒蛇猛地抬头,前方的敌人落马。

刘仁愿发狂了。

他就像是一艘快速航行的船,而敌军就是河水。船向前方不断航行,河水被分在了两侧。

无人能敌!

“此人看似五六十岁了,竟然还能如此厮杀?”

大唐是有猛将,但那些猛将早已凋零。这一点吐蕃上下都清楚。

禄东赞说过,大唐目前是最困难的时候……李勣等人的老去让大唐再无可用之将。

所以这也是禄东赞敢于起大军出击安西的缘故。

若是当年那些将帅依旧能打,大唐哪里会用薛仁贵率军去进行一次国战?

那一败,直接就把大唐的军心士气打散了,薛仁贵的心气也被打散了,以至于后续朝中竟然找不到一个能与钦陵匹敌的将领。

彼时大唐君臣的心态大概率有些崩溃,以至于刘仁轨趁机坑了自己的政治对手李敬玄一把。

刘仁轨明知李敬玄是文官,从未出征过,但依旧吹捧,说河西非李敬玄去主持战局不可。

李敬玄不是棒槌,知晓自己没这个本事,就极力拒绝,但李治却点了头。

这一去再度成就了钦陵无敌战神的美名,葬送了大唐无数精锐。

所以政治在许多时候是肮脏的,政客们为了达成目的,往往会把一切都视为草芥。

有些黑历史为了抹黑武后,把大唐军队战斗力下降的主要原因都栽在她的头上。可看看历史就知晓,苏定方大把年纪了,依旧要驻守陇右,防御吐蕃。李勣大把年纪了,依旧要主持攻伐辽东……

这时候的大唐将帅们实际上已然是强弩之末。

当他们凋零后,大唐很尴尬的发现无人可用了。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于是薛仁贵这位只是以勇猛闻名的猛将兄领军出发,结果大败。

薛仁贵之后还有谁?

没了!

李治看着朝中的将领,发现不是歪瓜裂枣,就是还年轻,没法担当大任。武将是不成了,于是目光转向文官,这才有了刘仁轨举荐李敬玄的由头。

这便是彼时大唐军方的尴尬处境。

刘仁愿一路劈波斩浪,竟然越来越近。

敌将恼火的道,“挡住他!”

他已经看出来了,这位老将就是个不折不扣的猛人。这样的猛人他自我揣测了一下,觉得可能、兴许不是对手。

上去了十余骑只能阻拦刘仁愿片刻,敌将一看势头不妙,竟然掉头准备跑路。

主将一动,大旗就会动。而大旗是全军的指挥核心,大旗一动,全军震动。

瞬息吐蕃人士气大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