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非岭,宛若一条巨龙,蜿蜒曲折。寒风呼啸,卷起遍地枯叶,露出累累白骨,还有断折的刀枪箭矢,给人一种压抑感。“呱呱!”不时传来凄厉的老枭啼叫,在白骨间穿梭,尖喙不时啄在白骨上,似是想啄下一块美味的鲜肉来。然而,白骨已经数十年了,肌肉早已化为尘土。“隆隆!”一阵震耳欲聋的蹄声响起,只见远方出现一条怒龙,对着大非岭扑来。没过多久,远方出现一片人潮马海,一片旗帜的海洋,一队唐军正朝大非岭驰来。这队唐军是哥舒翰和李昌国率领,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以及一众将领全部随来。随着离大非岭的距离越来越近,上自哥舒翰,下至普通兵士,无不是脸色铁青,双眼如欲喷出火来,眼里闪着仇恨的火花。大非岭的影姿越来越清晰,将士们脸上的悲戚之色越来越浓,眼里的泪水滚来滚去,强忍着悲愤,没有出声。在离大非岭还有三五里的地方,将士们不约而同的下马,牵着马缰,缓步朝大非岭走来。他们走得很慢,每一步都很沉重,仿佛有千钧之重似的。终于来到大非岭前,将士们不约而同的摘下头盔,跪在地上,久久不言,气氛格外沉重,异常压抑。大非岭,是薛仁贵兵败处!薛仁贵征西,就是败于此处!虽然数十年过去了,大非岭仍是白骨累累,断折的刀枪箭矢多不胜数。唐军来到大非岭,就是凭吊数十年为国捐躯的唐军将士们!薛仁贵兵败大非川是唐朝自创建以来最大的败仗,那是萦绕在唐军心头的恨,至今不能忘却。唐军席卷大非川后,到大非岭凭吊先辈英烈就提上了曰程。对于这件事,唐军既是激动,又是气愤。激动的是,先辈的尸骸终于可以收敛了;气愤的是,薛仁贵兵败让人痛恨。就这样,哥舒翰和李昌国率领唐军赶到大非岭了。默哀一阵,哥舒翰手一挥,唐军开始清理尸骨。唐军含着热泪,小心翼翼的清理起来,一具具尸骸被清理出来。唐军一边清理,一边痛骂,一时间,骂声不绝。“可恶的吐蕃狗,如此之狠,杀了这么多的先辈!”“吐蕃狗可恨,我们要杀光吐蕃,为先辈们报仇!”“大唐要打到逻些去,抓住赞普,用赞普的狗头祭奠先辈们!”哥舒翰和李昌国他们听在耳里,暗中叹息。薛仁贵兵败,李昌国他们也是惋惜,然而,严格说起来,此战之败,错不在薛仁贵,而是在郭待封。“上岭!”哥舒翰一挥手,和李昌国并肩而行,大步上了大非岭。李白、郭子仪、李光弼、李晟他们忙跟上,很快就到了大非岭上。来到岭上,只见一泓清澈的湖水就在眼前,里面的白骨多不胜数,断折的刀枪箭矢密密麻麻,不知道有多少。“哎!”众人齐声叹息。李昌国举目四望,这里是制高点,视果极为开阔,方圆数十里悉数收在眼里。“好地方!薛仁贵不愧名将之才,选的好地方呀!这里是屯粮的好地方!”哥舒翰打量一阵,赞不绝口。“是呀!”众将齐声附和:“薛仁贵征战一生,战功昭著,为大唐立下不朽的功勋,堪称名将之典范!”众将都清楚,大非川一败,并非薛仁贵的错误,是以压根就不提。“来到大非川后,薛仁贵选择此处屯粮,然后亲率大军直趋乌海。”哥舒翰双手重重敲击,一脸的惋惜之色,道:“途中遇到数万吐蕃军队,一战而定,鼓行而西,直逼乌海。就在这时,他接到了大非岭粮草被吐蕃烧毁的军报,不得不撤军。”“在撤军的途中,吐蕃大军不断邀击,每撤退一步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更别说,断粮是军中大忌,军心不稳。就是在如此困难的境地下,薛仁贵仍然撤回到大非岭,凭险据守,难能可贵呀!”李白接过话头,惋惜无已,一边说一边摇头,额头上的青筋冒得老高。一阵沉默,众将谁也没有说话,眼睛瞪得滚圆,打量着断折的刀枪箭矢。里面有不少吐蕃的弯刀,这一战,吐蕃也付出高昂的代价。“郭待封自恃名将之后,不把薛仁贵放在眼里,违背薛仁贵军令,擅自行动,致使粮草被吐蕃焚毁,实为此败之罪魁祸首!”李昌国收回目光,沉痛的道。郭待封是唐初名将郭孝恪次子,心高气傲,不把薛仁贵放在眼里。唐军在薛仁贵的率领下,到达大非岭后,薛仁考虑到路上多瘴气,行动不便,会拖累大军的行动,决定把粮草放在大非岭,结成两寨守护。郭待封自愿留守,薛仁贵也就同意了。在临行前,薛仁贵叮嘱他不得擅自行动,守在大非岭就是了,他表面答应,暗中自有盘算。在薛仁贵率军离去后,他擅自行动,下令把粮草从大非岭运出来。这并不是他犯的根本姓错误。就算粮草离开大非岭,只要他快速与薛仁贵主力汇合,吐蕃也奈何不得唐军,顶多就是拖累唐军的行军速度罢了,还不致于招来灭顶之灾。他犯的最大错误,就是自顾自的行动,不与薛仁贵的主力汇合,这给了吐蕃可乘之机。吐蕃调集重兵围裹上来,郭待封又犯了一个错误,他没有死战守护粮草等待薛仁贵回兵,而是丢掉粮草逃跑了,致使吐蕃轻松得手。若是他死守粮草,派人禀报薛仁贵的话,粮草还未必就给吐蕃毁了。要知道,正面硬撼,吐蕃军队不唐军的对手,虽然押运粮草的唐军战力不是很了得,至少支撑一段时间不是问题。他一逃跑,所有的希望全部断绝,等到薛仁贵得到消息赶回来,粮草已经被吐蕃焚毁。稍为有点头脑的人都知道粮草的重要,没有了粮草,薛仁贵这仗没法打了,准备撤军。吐蕃人也不是笨蛋,如此良机,岂容你走脱。吐蕃调集了四十万大军围裹上来,对薛仁贵大军是围追堵截,薛仁贵的撤退之路异常艰苦,每退一步都要付出高昂的代价。就是在这样的情形下,薛仁贵仍然退到大非岭,非常难得。薛仁贵之所以要退到大非岭,就在于这里的地势便于防守,可以凭借地形固守。经过一番努力,唐军终于退到大非岭,与吐蕃数十万大军激战。虽然没有了粮草,唐军依然给吐蕃军队制造了高昂的伤亡,吐蕃最后不得不与薛仁贵和谈,以唐军不得再深入为条件放唐军离开。粮草没了,缴获的牛羊吃光了,唐军没粮了,薛仁贵除了退走,别无他途,只能接受这个条件。然后,薛仁贵率领残兵败将,撤出大非川,唐朝进军大非川的努力付诸流水。薛仁贵兵败大非川的影响非常大,一是让吐蕃全面占领了大非川这块富饶之地,国力大增,一举而成为与唐朝分庭抗礼的大邦。二是吐蕃以大非川为基,通过石堡城对河湟之地大举进攻,使得唐朝背上沉重的包袱,十几万大军不得不部署到河湟之地。三是唐朝派出薛仁贵大举进攻大非川的目的,是想占领大非川,以此为基,剑指吐蕃都城逻些。若是成功的话,唐朝再相机进攻吐蕃,是准备灭吐蕃的。此战一败,这一谋划就付诸流水了。四是吐蕃取得大非川胜利后,立即马不停蹄的进军西域,一度攻占了安西四镇。唐朝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方才夺回安西都四镇。虽然收回来了,却是开启了吐蕃进犯安西都护府的序幕,后来,安西都护府总是少不了吐蕃的影子,就是这么来的。若是没有郭待封的擅自行动,薛仁贵征西很可能成功。那样的话,既可以阻止吐蕃的强大,还可以把唐朝的前进基地摆到大非川来,唐朝早就剑指逻些了。惜乎哉!薛仁贵这一败,致使唐朝遭受了吐蕃数十年的滋扰,河湟之地不宁。直到今曰今时,李昌国他们攻下石堡城,唐军方才席卷大非川,把大非川收入囊中。当年一战,一幕幕从心间流过,李昌国他们感慨、惋惜。李昌国蹲下身,开始清理尸骸,惊奇的发现,断折的刀枪箭矢里面,断折的弯刀竟然占了大多数。“当年一战,异常惨烈!吐蕃狗虽然占尽天时地利,焚毁了薛仁贵的粮草,却是没有占到便宜,死伤惨重啊!”李昌国还没有说话,李白就感慨不已。“是呀!”郭子仪大声附和,指着断折的弯刀,道:“大战之后,吐蕃已经清理过了,到现在为止,断折的弯刀竟然比起横刀还要多,这就是最好的明证!”“数十年来,不时就有吐蕃狗前来,捡走的弯刀也不少。”李光弼接过话头剖析。这种种迹象说明,大非岭一战,唐军虽然败了,却是败得悲壮,虽败犹荣!在粮草被焚、面对优势兵力的敌人的情况下,唐军能取得那样的战绩,难能可贵了。“薛仁贵真良将矣!”众人齐声赞叹。这次清理费时半个月,半个月后,唐军举行了隆重的祭奠仪式,李白写了一篇祭文。祭奠过后,唐军的尸骸启运,要运回唐朝去安葬!(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