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世有个李信非常喜欢的作家,以冷峻清冽的文笔和一针见血的杂文而著称。他曾经在自己的文中写过: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李信见过太多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甚至包括他自己也未必不是其中的一员。所以,他一直以为这种无私,或者说志向远大,心怀家国甚至全人类的家伙往往只存在于各种各样的故事当中。他完全没想到自己竟然能在大唐碰上这样一位。他几乎是立即就决定帮一帮这个未来的医圣——如果许敬臣真的能完成这样伟大的事业,哪怕只是开启这样伟大的事业,他的名字也必定在后世的医学史上被千万人敬仰。许敬臣自己倒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有这么巨大的意义。到目前为止,他还只是想践行自己的医道,验证孙思邈的一些猜想,对现有的医学知识做一次去芜存菁的梳理而已。面对李信的称赞,他有些不好意思,道:“楚王谬赞了。”李信摇头,道:“是不是谬赞,就留给历史评说吧,你说了不算,我说了更不算。”留给历史评说?许敬臣还是头一次听到这样的说法,登时被这话中蕴含的宽广胸怀给震得一愣,半晌才有所明悟,露出一个豁达的笑容,道:“好一个留给历史评说。楚王果真是神仙一流的人物!日后谁要是在我面前再说楚王如何不学无术,我必定与他翻脸!”李信笑着摆了摆手,道:“你既然想请教的话,应该自己已经有些草稿了吧,拿出来我看看。”许敬臣从怀中摸出一沓纸,上面密密麻麻地写了很多字。他把纸递到李信面前,道:“这是我这几天整理出来的一些想法,楚王可否帮我看看,这些想法是否可行?”李信二话不说就接过了这些纸。他知道,他手中这些东西可能就是世界上最早的对照实验的雏形。有了这东西以后,后世欧美人们吹得洋洋洒洒的什么循证医学或许就跟那些金发碧眼的外国佬没什么关系了,我华夏才会变成现代医学的源头!成为现代医学的圣地!李信一边想,一边面带微笑地读起了许敬臣写的这些东西。它们大多都是许敬臣设想中的试验,基本内容都差不多,比如找两群某某病的患者,其中一组用某某药剂治疗,另一组不用,看最后疗效相差多少.........反正全是粗糙得不能再粗糙的实验。大概看过之后,李信缓缓合上了书稿。他并不觉得有多失望——实验思想是后世多少科学家精心研究,不断修正的成果?若是许敬臣真的当着李信的面摸出来一本严谨的实验计划书,那不用想了,这个逼肯定也是穿越来的,不然根本没办法解释这种状况。“怎么样?楚王殿下觉得可行吗?”许敬臣认真问道。李信摇头,道:“不可行。”许敬臣对这样的回答显然也早有心理预期,此刻并不觉得意外,而是真诚地拱了拱手,向李信道:“请楚王赐教。”李信点了点头。没有人会不喜欢聪明人,尤其还是一个虚心好学、懂礼貌的聪明人。从这个角度来说,许敬臣和陆流芳还真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你能从我随口说出来的赌约里领悟出实验的思想,这很了不起。但实验其实是一门非常系统性的学问,你在这些基础知识方面有所欠缺,所以想出来的实验都有原则性的缺陷,根本不足以证明你想证明的问题。所以我说,你的这些想法不可行。”李信认真地说道。“请楚王教我。”许敬臣再次拱手行礼。能够虚心接受别人诚恳的指正,这是一个学者最重要的能力。侍立一旁的王贵看着眼前这一幕,心里倒是非常感慨。老王爷李玄道虽然号称一代军神,偶尔也能写一点说不上是好是坏的诗,但那些穷酸文人们就是趾高气昂地看不上他,非说他是粗人,仿佛多读了几本书,能识几个字就有多厉害一样。王贵对此一直不太服气——须知大唐开疆拓土靠的可都是这些粗人!没想到,仅仅几年之后,老王爷唯一的儿子就成了能让这些读书人心悦诚服地行礼的存在。平时也没看李信读多少书啊?难道这就是天才?天生圣人?王贵在心里很是得意地想道:“老王爷留下的种,果然跟别家不一样!”李信当然不知道王贵已经在心里把他当成传说中的“生而知之者”了,否则一定会当场给王贵翻一个最妖娆的白眼。他已经开始专心致志地向许敬臣讲解“实验”这个两个字的含义了。他道:“实验二字所包含的意义实在太过重大和复杂。想要设计出一个合理的,有说服力的实验也必须遵从很多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仓促之间我也没办法很系统地给你说清楚,所以我只能先大概地给你讲一讲。更具体的细则我过几天再写一份送到你的府上吧。”许敬臣连忙道:“不不不!这么重要的东西,我一定会亲自过来取!”重要吗?反正也只是随手写写的啦。李信本来想这么说,但看到许敬臣脸上满是对知识的渴望和敬畏,他终于还是没能说出口。他轻咳两声,道:“想要说清楚‘实验’,首先我们就要知道我们为什么要做实验。你觉得呢?我们做实验是为了什么?”他看了许敬臣一眼。许敬臣想了想,道:“为了证实一些问题?”李信点点头,道:“差不多吧。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比如我们面前现在站着两个人,我们该怎么比较出他们谁的武艺高,谁的武艺低呢?”许敬臣犹犹豫豫地说道:“让他们.......打一架?”(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