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ript src="https://img.zhaozhi.us/pc/pc.js?v=2022"/>
钱牧陪着专家评审组进驻毓和,第一道程序便是审查全院医护人员资质。
毓和共有一百多医护人员,其中具有医师职称的三十五个。药剂、化验、放射各科室人员十人,后勤保障十人,余下的就是护理人员了。
毓和有个鲜明的特点,从业人员的年龄结构分为两个极端。医生年龄相对较高,因为大多是退下来的老医生。护理人员年轻居多,基本是一毕业就进入了毓和。
钱牧对评审过程似乎不太在意,反正评审有硬核标准,对照着来,八九不离十。
专家们对资质这一块也不太在意。毕竟毓和是家医院,从事的都是关乎身体健康的事业,必须具有非常强的专业知识的人才能位居其上。而且真正的医院,不会在资质上造假。因为造假的后果就是草菅人命,万一出了事故,责任大于天。
当然,医疗队伍中像林淼这样的人也大有人在。比如林淼,一个兽医出身的人,披着白大褂就成了不育不孕专家。如果不是廖小伟撕下他的画皮,还不知有多少渴望生子的夫妻陷于他编织的谎言中而不可自拔。
医学行业很精分,差一厘,缪之千里。
最大门类就是内外科之分,虽然都是医生,但内科医生都还是停留在望闻问切上,依据检验结果,给患者开出治疗方案。而外科是需要动刀子的,因此在医院里,外科属于大门类学科,简称大外科。
所有医院都会设置内科门诊,但不是每个医院都会有外科门诊。由此证明,外科的技术含量和复杂性,不是随便一家医院就能玩得转的。
我是导师门生当中的得意之辈,导师安排配合我的无论是孔武师兄,还是丛珊师姐,在医疗界都不是泛泛之辈。我擅长实践,经我手做过手术的患者,至今没有失败的案例。而孔武师兄和丛珊师姐在理论界有一定的研究。作为导师身边的几个拔尖学生,都在毓和有过从业的经历。
当初我将筹办毓和医院的想法麻着胆子给导师一说,导师二话没说就给了我鼎力支持。导师是毓和的赏识者,他曾经给我说过,医学浩若烟海,许多领域至今仍然存在空白。他鼓励我大胆尝试,希望我能开拓出来一片新的天地。
导师的言外之意我心里明白,可是毓和想按照他的思路往前走的可能性很小。首先毓和要生存,第二毓和还没抗风险的能力。在我的计划中,毓和只有具备了抗风险能力,才会勇于探索有风险的事。
资质审核很快通过,评审的主要方向在教学力量上。毓和教学医院的师资以丛珊为代表人物。她是导师的博士生,过去给我们这帮硕士上课的人,担任一个教学老实绰绰有余。
除她以外,我也是实习生的指导老师之一。加上京都医科大安排过来的实习老师,毓和教学医院的师资力量不说非常强大,起码也能凑合。
评审专家在,我和丛珊就必须全程陪同。
专家们偶尔询问我一些问题,我都会诚恳回答。而钱牧,却从进入毓和开始,眼光就一刻也没离开过丛珊。她仿佛要将她揉进眼里一样,饥渴的目光让我感到很不舒服。
他一直守在丛珊身边,仿佛与评审没任何关系一样,屁颠颠地给丛珊端茶倒水。
资质通过评审后,接下来就该实地考察毓和的医疗设施。
专家们提议先开一个小会,就毓和医护人员的资质作一个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