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各个电影院的等候大厅内被采访到的人很多,陈昊出品的电影,值得大批量的媒体在全美各大城市的电影院内内等候采访,当第二天新闻出来之后大家才发现,绝大多数的被采访者,都没有用相对准确的词汇去形容这部影片,也没有给这部影片披上任何色彩的外衣,每一个人看过这部电影之后其实都有自己的评价,只是当他们被采访时,会觉得自己内心的评价或许过于简单和肤浅了,到底该如何给这部影片下一个定义,似乎轻易说出口是对它的亵渎。
最终,有一句话出名了,也成为了大家觉得最合适回复媒体采访的一句话:“你自己走进电影院去看吧,相信你会有自己的评价。”
所有被朋友问到这部影片到底好不好的人,也都会说出类似的话,像是乔恩这样的影评人,如果被问到这部电影好看不好看,他会回答你:“这是一部值得你走进电影院去观看的电影,你可以带着爆米花和可乐去看一部放松休闲的电影,你也可以带着一肚子的怨气去看,但当你走出电影院的时候,我相信你会跟我有一样的感受——别去评价了,太累了,看了一部值得看的好看电影的电影,可以了,我不想去一个情节一个情节去分析,那或许是对它最大的亵渎。”
北美市场之外,欧洲市场火爆,南美市场火爆,非洲仅有的播放区域和亚洲区域,反倒是反响平平,尤其是对这部影片抱了超级大希望的亚洲粉丝们,他们有些不懂了,这部影片不就是一部励志片吗?充其量陈昊用了非常好的特效技术将阿甘放入到了历史事件之中,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吗?
这不是我们熟悉的合家欢电影。
这也不是我们想要的那种深度探究的艺术片。
我们都不知道该如何界定这部影片了,想说这部片子好的地方,似乎除了陈昊的演技炸裂之外,找不到其它值得去夸赞的地方。
普通观众不会去看北美欧洲的媒体和观众是如何评价这部影片,当他们觉得自己看不懂的时候,能做的就是到网络上去看豆瓣或是一些类似打分网站,到底给这部电影打了多少分,那些影评究竟是怎样解读这部影片呢?我们看不懂不要紧,我们可以从别人的影评中解惑。
在专业人士的眼中,《阿甘正传》全世界的评价都是一样的,泛泛的用一些词汇去定义这部影片,不是不准确是有些太过草率了,这部影片看似温水平淡无味的整体大剧情推进中,一个个细节之处都透着它的强悍之处。
他们觉得这一切都是陈昊导演的功底,是他们的眼中是陈昊作为导演的巅峰,当一切返璞归真之后还能够有这样的水准,明年的奥斯卡,欠他的那座最佳导演的小金人。
该还给他了。
当越来越多的影评道出这不是一部该去简单定义或是评价的电影之后,那些觉得自己没有看懂这部影片的观众们才恍然大悟,原来不是自己看不懂,是自己不该用常规的方式去解读这部电影,不需要去定义它到底是好还是坏,你自己看过之后的感受是什么?是舒服吗?是放松吗?是对未来有了一丝憧憬吗?还是觉得这一切都不过是空中楼阁,就如同哈姆雷特一样,不相信有这类人存在的那批观众,一样也不觉得阿甘这样的人在现实生活中会成功,或许这部影片真正好的地方就在于在影片里,从来都没有将阿甘的成功当做重点,也正因为如此,让那些不信的人,在电影院看电影的时候,不会产生这是臆想的美好扯淡感觉。
北美方面单日的票房是一千五百万,按照陈昊以往的水准,这是低了,如果以一部影片第一个首周末是票房大井喷的状态,那《阿甘正传》在北美的票房充其量也就是六七千万,以这部影片的投资而言那是成功的,可如果挂上陈昊的标签,那无疑是输了,且输的很惨很惨。
那些票房论的人,上来一开口就遭到了很多人的抨击,这些人以看艺术电影为荣,觉得讨论票房这种事太过俗套,按照他们的想法,《阿甘正传》这部片子就该在艺术院线播放,都不应该进入主流院线去进行放映,那是对这部片子的一种亵渎。
华夏方面的票房还好,八千万。一些无脑黑的家伙冒出来了,他们抨击陈昊这部片子是欺骗作品,欺骗观众们的期待值,看看吧,除了网络预购票之外,中午开始的首映场很疯狂,之后的上座率明显下滑,如果不是有很多粉丝提前订满了几场,可能到晚上黄金时间,上座率都要下滑到六成以下,如果是这样,那一两天的时间,即便是在这样一个不疯狂的档期里《阿甘正传》排片量也会下降,在华夏可不是在北美,陈昊的作品上来几乎直接就占了各大院线40%排片量,这八千万的票房,在他身上绝对算得上是滑铁卢的数据。
陈昊还没着急,公司着急了,想着找人到网络上去说点什么,一篇来自于网友的文章,也可算是稍微剧透版本的影评,在网络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被疯狂的进行转载。
“你们看懂阿甘了吗?你们看懂昊子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