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治的话,是否意有所指,和陈凯之并没有太多关系,他只是一笑,待宫门开了,众人鱼贯入宫。今日乃是大朝议,所以在正德殿举行。陈无极已升座,便连太皇太后也是来了,陈凯之乃是亲王,自是站在最前,太皇太后心情似乎不错,面带微笑,一双眼眸轻轻眯着,环视着众人。待众臣行过了大礼,陈无极便轻轻扬了扬手,淡声道:“诸卿平身吧。”说着,他扭过头,朝太皇太后笑吟吟的道:“皇祖母,今日要议的是什么,孙臣,又忘了。”这是一句令人窒息的话啊。满朝武俱都哑然。却见方才还老神在在,显得怡然自得的太皇太后,脸色却是骤然变了,一张面容很是难看。她脸色阴沉,目光也是露出几分冷意,偏生,却又不知该说什么是好。显然,在来之前,太皇太后已经有过嘱咐的,她既将陈无极当做是自己的傀儡,自然需陈无极任她摆布。什么事情都先吩咐好,让陈无极记在心里。哪里想到,陈无极多半是当着她的面,应的好好的,却突然在这殿,转过头一副自己已忘了嘱咐一般,太皇太后,今儿议什么?这是什么?这不摆明着告诉满朝武,太皇太后指使天子吗,太皇太后议政,本难免教人腹诽,现在却又突然来了这么一出,这……是**裸的告诉别人,太皇太后不但议政,竟还挟了天子啊。她其实野心勃勃的,现在的天子是她的傀儡。凡事,总要有名分,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大家可以接受陛下初登大宝,国政之事,需仰赖太皇太后,可这并不意味着,太皇太后可以挟持天子,为所欲为。至少……感官,令人很难以接受。于是百官一个个目瞪口呆的看着太皇太后。慕太后才刚刚辞去了辅政呢,而今安心在后宫之静养,反而是太皇太后,似乎显得有些‘不甘寂寞’,太出来把持朝政。这像什么?大臣们似乎都惊住了。太皇太后铁青着脸,老半天,方才舒缓下来,她莞尔一笑,道:“这是陛下决定的事。”显然,这是避嫌之语,意思是,陛下你自己拿主意吧,问哀家做什么。陈无极便精神一震:“很好,那么,朕倒是很想议一议,关乎于北静王之事,北静王有大功于朝,保全社稷,功勋卓著,朕昨夜生了一梦,梦见太祖高皇帝……”这话,有越说越离谱的征兆,好端端的廷议,生生的弄成了表彰大会。太皇太后本是说,陛下想说什么说什么,可眼见如此,却知道倘若再不干涉,便不太好收场了,忙是咳嗽:“陛下,北静王有功,已经加封过了。”陈无极却轻轻摇头,朝太皇太后笑了起来,旋即便道:“在朕心里,虽已加封过,可这些升赏,还远远无法填补如此大功。”太皇太后面色超级难看,眉头皱了皱,冷冷淡淡的提醒陈无极。“可是廷议议的是大事。”陈无极却不以为然的样子,格外郑重的说道:“儿臣以为,这是头等大事啊,朕欲旌表勇士营和锦衣卫……”这一下子,太皇太后显然是已知道这陈无极,是诚心想要捣乱了,不禁正色道:“陛下,今日要议的是求贤!”她这微微带着呵斥的口吻,令殿鸦雀无声。太皇太后早知道今日要议的是求贤,可是她却不能说,得让陈无极说出口,偏偏陈无极‘忘了’,原本,她还想要一层遮羞布,陈无极问她今日议的是什么,太皇太后在百官的惊愕,尚还说一句陛下自己决定,可现在,终是忍不住了,直接捅破了这最后一层窗户纸。这意思便是,陛下是哀家的玩偶,没错了。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是太皇太后擅作主张,和他这位皇帝可一点关系都没。武百官俱都默然。他们固然心里知道怎么回事,不敢站出来,触怒太皇太后,可大抵心里,却还是多少略有几分抵触的,即便是太皇太后的人,也大多觉得太皇太后的话,有些言过了,当今陛下乃是九族之尊,是承祖宗之命的天子啊,既已登基,那便是天命所在,可如此不加掩饰的操控,若是传出去,不免令人灰心。陈无极这时,竟没有顶撞,他忙是恍然大悟:“朕记起来了,皇祖母早交代过,要求贤,不错,今日议的是求贤。”他没有和太皇太后对着干,在小小的坑了一把之后,很巧妙的便转了向,一副对太皇太后俯首帖耳的样子。陈凯之对他哭笑不得,无极虽是被人调教,可市井之气却依旧如初啊,这家伙倒是油滑的很。他憋住笑,一开始,无极给太皇太后制造的难堪,虽是惹来了太皇太后的怒气,可随之毫不犹豫的表示了顺从,既使太皇太后难堪,却又给了自己台阶下。这样又显得他不过是记错了而已,而不是故意要给捣乱的,却又告诉了众人,他不过是傀儡,这太皇太后野心庞大。若是有什么不妥的内容,绝对跟他没关系,都是太皇太后的主意。陈凯之暗观察百官,百官之,大多数人虽都低头,却明显有人露出不忿之色,对太皇太后有些不满的情绪了,皇帝已经是成人,太皇太后这样挟持天子,是何居心?这时陈无极便抚案,厉声道:“不错,应当求贤,朕初登大宝,有意求贤,朕欲发求贤令,使贤达之人,入朝辅佐大政,姚卿家对此有何看法?”姚治面色冷静,徐徐而出:“陛下求贤若渴,实是万民之幸……”“臣反对。”这时,却有人站了出来,竟是陈一寿,陈一寿被方才的一幕早挑起了火气,此时站出来,正色道:“陛下,朝廷已有科举,科举求才,历经有年,何以再另辟径,颁发求贤令?此例一开,固然可以使某些在野的人才入朝为官,可贤才的标准,又是什么?”他慨然道:“这个贤的标准,无法衡量,如汉时,亦有举孝廉之法,可正因为标准无法统一,以至真正的贤才,杜绝在了庙堂之外,却多是地方豪强,买通关系,竟可以此方式入朝为官,最重,所谓的求贤,反而成了买官卖官,此例一开,极可能是吏治糜烂的开端。”“所以,臣恳请陛下收回成命,求贤不如加恩科,科举虽也有弊端,却至少可以做到公平公正。若是求贤,免不得需有人举荐,而举荐之人倘若失了公心,而怀着私义,则势必败坏朝纲,请陛下三思。”殿鸦雀无声。陈无极则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反正,求贤是太皇太后所求的,这定是她心里,早想安排一群人入朝为官,只是若靠科举的门路,未必有把握,所以索性开辟出一条捷径,如顺国公方吾才这般,直接以大功的理由,封了个国公的爵位,太皇太后想要借此任用私人,和自己有什么关系呢?现在有人反对,他反而求之不得呢。“臣也反对。”陈凯之徐徐站了出来,倘若不是陈一寿,陈凯之尚且未必肯站出来,倒不是害怕,只是他心里明白,这些事,只怕未必能够阻挡太皇太后,既然阻挡不了,何必费这功夫,可陈一寿站了出来,反而令陈凯之心里生出感佩之心,他徐徐而出。“朝廷求才,必要公平公正,如若不然,难免天下人非议四起,太祖高皇帝在的时候,因天下初定,因此方有求贤令,可等科举渐渐昌盛之后,求贤令便形同虚设,而今又要开启求贤令,只恐非士人所愿,臣也恳请陛下三思。”百官的眼睛,都看向了太皇太后。既然陛下不肯作答,那么太皇太后总要有所回应。太皇太后竟也不生气,她淡淡一笑,整个人显得很从容,很淡然:“陈学士和北静王的话,并非没有道理。”她竟没有当庭驳斥,而是继续委婉动听的道:“尔二人,实乃谋国之言,只不过,而今陛下初登大宝,诸多大臣,俱都牵涉到了赵王谋反一案,以至朝廷缺额极多,倘若加恩科,固然是好,可是哀家也知道,在大陈,有诸多在野的贤士,虽有才名,因为不愿科举,方才一直未曾入朝。”“若是从前,对其放任自流,倒也罢了,可如今,朝廷百废待举,正是革除旧弊,兴振朝纲之时,此时求贤,岂不是一桩美事?”她随即,她目光环视了众人一眼,才又开口道:“颁发求贤令,并非和科举有什么冲突,朝廷要罗天下英才,势必要双管齐下为好,譬如,当年有一位先生,此人高才,他的章,甚至过天人榜的天榜,这样的人,之科举之才,在哀家心里,要强过百倍千倍,可又如何呢,却因为他不曾参加过科举,竟不得入朝为官,这是朝廷何其大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