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可以在百度里搜索“大笑拂衣归 ”查找最新章节!
因为刚办完寿宴, 寿礼什么的又都被太上皇收走了, 得了个天下第一大孝子名头的升和帝, 手头也不太宽松。
所以, 他在派人平乱时, 就提出调用当地厢军, 粮草也就从这些厢军的口粮中拨用。这, 真是个省钱省事的好办法啊……
只是,他这话刚说完,朝堂上, 原本跃跃欲试的众人,顿时就安静如鸡了。
如今,但凡站在朝堂上的, 谁还不清楚, 下面那些地方驻军到底是个什么状况?
所谓厢军,其实就是当地武官吃空饷的那口大锅。十个厢军里能有一个真活人就不错了。而且, 上战场的话, 这一个真活人, 还不一定能顶用。
听说, 某地的厢军里, 竟是养了群老老小小的手艺人。这些手艺人吃着朝廷的军饷,每日却给上官做各种私活。有做家具的, 有做酒糟的,有皮匠, 有雕工, 甚至还有乐人和小厮……这些人若是做出了什么东西,自然是都被上官收走了。那些上官把看得上的,留下自用;多出来的,就拿出去卖钱。总之是,生财十分有道……
若是指望这样的厢军,能去平乱,那就是个天大的笑话!
而且,最关键的是,这次平乱,朝廷竟然一毛不拔?!不发饷也不发粮!
那所谓的口粮从厢军口粮中拨用,根本就是捏着鼻子哄眼睛罢了。厢军里连士兵都没几个真的,那些口粮更是早就成了某些人的囊中之物。
真要是这样去平乱的话,运气好,能逼着当地武官,挤出点口粮来应付了事;若倒霉遇上了硬茬,那真是,除了自掏腰包,就找不出别的法子了……
因此,偌大的朝堂上,一时间竟鸦雀无声。没有一个人,站出来,伸头接这个大石头。
升和帝气得要死,他也知道问题所在,可却只能与这些鸡贼的混蛋官员一同装糊涂。不为别的,皇帝他手里也没多少余粮了啊……
升和帝很光棍,死咬着不松口。叛乱必须镇压,要钱,也真的没有!
可再如何,平乱这种事也不好耽误。吵了几日后,有个坏家伙就想出了个馊主意。
大伙不愿意去,确实是因为手里都忙,脱不开身。可……那不是还有几个不忙的吗?
你问是谁?跟着唐琦一同回京的那十几个年轻将领啊!
他们可是刚从战场上下来的,对付些手无寸铁的乱民肯定不在话下。所以,哪怕是领着那样的厢军,弄不来多少军粮,定然也没什么问题!
升和帝一听,大悦!直接就下了圣旨。
这主意实在太妙!把这十一个将领调开后,跟着唐琦的护卫自然也会分走一些。
这没了爪牙的老虎,谁还怕他!
年轻将领们心里热情地问候着出馊主意的王八蛋,顺带着也问候了下升和帝他老人家。
只是平乱这事,既然交到了他们头上,身为军人,责无旁贷。
唐琦回京时,带了两百精英护卫。得知此事后,他就给小辈们,一人硬塞了十五个护卫。他自己只留下三十来人,勉强能护住日常居住的院子罢了。
谢沛这边还惦记着唐将军的安危,不曾想,她很快就见到了上辈子的一位熟人。
十二月初,往年这个时候,各地都开始准备起过年的事儿了。衙门里也因为快要放假了,带着几分欢快的浮躁。
但,自从朝廷下了平乱的旨意后,江南各地的气氛就都紧张了起来。
老话也说,匪过如梳,兵过如篦。之前闹乱子的,还只是那几个倒霉地方罢了。如今朝廷一平乱,连带着,附近其他地方也跑不了干系。
一想到那如烂泥蚂蟥一般的厢军要打自家地盘上过,搞不好还要驻扎下来,不少官员别说是过年了,就算是玉皇大帝过寿,都高兴不起来了。
原本,这事与湖白府没什么干系。可要命的是,占了八个县的吕兴业,他的老窝岳阳县就紧挨着湖白府。
因此,不但有一位将领要带兵入荆湖府平乱,还有一位,也要从湖白府过境,去两面夹击吕兴业。
又因为卫川县是湖白府境内,离岳阳县最近的县城。所以戴如斌就派人传了李彦锦与谢沛到府城来,让他们先见一见这位平乱的武官——项古青,项校尉。
之所以让李彦锦他们过来,戴如斌也藏了点自己的私心。
想他堂堂四品知府自然不能对一个六品校尉卑躬屈膝,可这人身上带着的是朝廷平乱的旨意,又拥有直接向陛下递本的权利。所以嘛,也不好太过得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