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心高气傲,受不了委屈,受不了挫折,不愿意低头。
也就是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
事实上,古代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都是如此,一方面,有才华又有追求,但另一方面,又不肯低头折腰事权贵,结果是落寞一生。
这确实谈不上对错,而是他們自身的才学和能力并不具备改变当时社会现状的能耐,因此只能在一次接一次的失意中彷徨、迷失。
这样的例子真的很多很多。
柳三变是一个。
唐伯虎也是一个。
甚至连李白、苏轼那样的,也是在风光过后有低谷。
阮留之与他们不同的是,当觉得儒家的路走不通之后,就选择了走道家的路,可因为自己的出现,他又开始对道家的路产生了怀疑……
说白了,还是理想与现实之间太遥远,选来选去,都觉得不甘心。
&#24378&#29306&#32&#98&#120&#119&#120&#46&#99&#111&#32&#35835&#29306&#12290对此,郑经既不反感,也不同情,一旦碰上了,顶多就来上一记点到为止。
而这样的点到为止,也足以让阮留之去反思好一阵子。
也确实是这样的,假如阮留之能像诸糅真人,以及过往的竹林七贤等名士那样,甘心于出世的话,那也就罢了,就不会因为郑经的三两句话就道心动摇。
可问题是,阮留之是受儒家教化出身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观念已深入他骨髓,因此,当他今天听郑经说,道家之道只适合修自身,适合普通老百姓,而儒家之道则适合治天下时,他确实又怀疑起自己当初的选择了。
尤其是当他还听说,道家的道到处都是破绽时,就更是难以安心,因此,在短暂的思考过后,他又问道:“你之前说,地球是圆的,如何来证明?”
此时的他,迫切想知道,道家的道是不是真的经不起推敲。
郑经没想到,阮留之竟然还在纠结这个问题。
如何在这个时代,来证明地圆说?
因为想要证明起来实在是有点复杂,因此他在此之前故意采取了拖延战术,只是他没想到,才一离开文庙,阮留之就按捺不住了。
但也不是完全没办法。
于是他回道:“想要证明这一点,其实并不难,但稍稍需要一点时间。”
“怎么证明?”
阮留之故意忽略了需要时间这一点。
郑经则说道:“道家不是...(记住全网小说更新最快的枣子读书:www.zhaozhi.us)